5个特色板块、N种打开方式,莞城全新推出文旅地图
东莞+-莞城视窗 2025-03-24 11:44:42

春日融融,如何玩出新花样?想要在莞城citywalk的市民不妨带上地图,寻古迹、品美食、探老街、逛公园,一图解锁莞城N种玩法。

当下,莞城文旅大力推进惠民便民之举。近日,莞城宣教文体旅办、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莞城经济发展局、莞城融媒体中心全新推出莞城文旅地图,化身贴心指引,伴你畅行莞城每一处动人角落,轻松玩转春日好时光。

这份文旅地图,承载着莞城的心意与期待,以精巧设计串联起城市的万千风华,精心划分出5个特色板块。无论是追溯历史脉络、品味人文雅韵,还是探寻舌尖美味、邂逅时尚潮流,都能在地图的不同篇章里,找到属于莞城的独特注脚,解锁专属于莞城的N种打开方式。

■新光明市场

老字号

旧时光里永不落幕的温暖

当西城楼的影子悠悠地漫过骑楼街的青砖,当东江水的波光轻轻映亮千角灯的流苏,莞城的老字号正以独特的方式丈量着时间的刻度。

从清晨的第一缕微光,到深夜温暖的灯火,从舌尖的一口酥脆,到唇齿间的一盅浓香,这些隐匿于市井街巷褶皱里的老铺,凭借百年烟火,书写着一本无需任何注解,却道尽莞城生活的生存辞典。

莞城的清晨,是被老字号的手作温度温柔唤醒的。晨雾尚未散尽,珊瑚路上华洋饼家的玻璃柜已亮起暖光。自1984年开业至今,芝士始终选用安佳品牌,鲜鸡蛋、面粉、糖等原料,样样真材实料。烤出的金黄焦斑,恰似岁月亲手烙下的印章。

旨亭街排骨饭的蒸笼早已垒成小山,瓦钵中,米饭浸透着浓郁的肉香,刚蒸好的排骨滑嫩多汁,在腾腾热气中轻轻颤动,也承载了半条街的家长里短。

可园北路上,铁板“滋啦”一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黎姨鸡蛋仔的蜂窝铁模,在炭火上翻转了几十年。那焦糖色的脆壳里,藏着莞城人共同的童年记忆:阿婆牵着孙儿站在摊前,恍惚间,与三十年前女儿踮脚张望的身影悄然重叠。

日头缓缓爬上中山路的满洲窗,中山餐馆的烧鹅历经16道工序精心烧制,外皮薄而酥脆,鹅肉紧实入味。几张红色圆桌搭配塑胶凳子,墙上悬挂的牌匾,默默记录着它收获的荣誉,这一切,远比任何史书都更懂莞城商贸的兴衰变迁。

不远处的老莞诚饭店,青砖墙内弥漫着民国时期的余韵。上百种莞邑传统美食小吃,在不同时节,于此手工制作。饭店第四代传人笑着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整个东莞,我们店的莞邑传统小吃种类是最齐全的。”

当夕阳的余晖,为扎根在莞城博厦社区的楼房镀上一层金边,欧雅咖啡的虹吸壶开始吞吐着往昔的故事。咖啡豆的焦苦中,沉浮着二十余年的朦胧剪影。这里仿若一座咖啡文化博物馆,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收藏品,让东莞人逐渐认识到,咖啡也能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夜晚的莞城,故事往往在志亮牛杂的浓汤里落下帷幕。推车前悬着的暖黄灯泡,宛如新城暗夜里永不熄灭的旧灯塔。牛肺在汤锅中起起落落,剪刀“咔嚓”作响,剪开了莞城学子们读书时的共同回忆。

值得一逛的,还有王藻记花灯、日兴糖果、东方红照相馆、旗峰腊味、葵衣坊……这些老字号各有独特之处,但它们共通的是,拒绝成为被束之高阁的标本:旗峰腊味把东莞腊味推向了全国市场,王藻记花灯的传人走进了校园课堂授课,日兴糖果搭建了线上购买渠道,葵衣坊在社交媒体持续更新、东方红照相馆在东莞记忆首开区继续迎客。

在变与不变的交织拉扯中,莞城老字号教会我们:所谓乡愁,不过是旧门帘掀开时,那声永远温热的“返来食饭啦”。

打卡·莞

从“老祖屋”到潮流新店,一键解锁古韵新潮

站在迎恩门城楼之上,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远处,明朝洪武年间的古风轻轻拂过歇山顶的檐角,而在古城墙的根基附近,南海卫城墙遗址之上,考古学者们正使用着高科技工具进行精细的发掘工作。这座城楼曾见证过明清时期东江盐船的繁忙景象,如今则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风景。六百岁的城楼默默承载着所有目光——它早已习惯成为背景。

向西缓行,东莞可园的月洞门,框住了一方景致。作为岭南园林中浓墨重彩的惊鸿之笔,叠砌而成的英石,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似乎仍洇染着张敬修征战时挥洒的汗水。这位曾投身镇压太平军的清军将领,把自己在南北征战中积累的胸中丘壑,巧妙地化为假山石隙间“可行、可望、可游”的文人理想景致。在邀山阁那绿琉璃瓦的一旁,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是笑意,他们将镜头对准檐角悬挂的铜风铃,光影交错间,构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蒙太奇画面。

莞城街道辖区内有多个风格不一的文创园,既有极具纪念意义的工业风,也有治愈人心的休闲风。每一个文创园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

沿东莞水道而行,鳒鱼洲文创园和工农8号的工业记忆正在发酵。大烟囱仿佛设计工作室的骨架,老车间高耸的穹顶下,留下了全国农村工业化先锋和模范的历史烙印,与现代文化沙龙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身着时尚服饰的年轻男女在涂鸦墙上挥洒创意,他们喷绘的作品与废弃的钢管在阳光下展现出相似的金属光泽。

拐进囍舍文创园的窄巷,旧时光在花窗格子里重新显影。彩色电缆、碎石、木板与各种植物融入了旧建筑,使原本朴素、平庸的旧建筑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三合院”中庭的老樟树下,咖啡师用烟熏豆制作手冲,馥郁香气与二楼工作室飘出的油墨味,交织成特殊气味图谱。

在容庚故居的趟栊门前,历史显露出厚重的底蕴。这座三进三间的清末民居里,《金文编》手稿的墨香仿佛仍在空气中弥漫。岭南建筑独有的风情满溢其间,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模糊的光斑。故居各处,展板林立,其家族后人捐赠的藏书有序陈列,详细地讲述着容庚的生平以及其家族的历史渊源,将生于莞城、长于莞城的著名学者容庚当年的生活轨迹,清晰地还原在众人眼前。

暮色渐起,为却金亭碑镀上一层金边,此刻,明朝的月光与现代的霓虹开始交接。身着校服的学子们围在碑前,认真阅读着嘉靖二十一年的碑文,上面记载着番禺县尹李恺拒收暹罗商队厚礼的往事。时光流转,景象更迭,他们或许并不知晓,当年外商泊船的码头,如今已堆满跨境电商的快递箱,有着某种一脉相承的关联。

月光渐渐浸透东莞记忆街区,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才真正拉开帷幕。在清代老宅古朴的门楣下,共享空间里的公共艺术项目正悄然展开,年轻人们以艺术为笔,努力复原那些渐渐消失的故乡记忆。而在这街区之中,最具温情与活力的时刻,总是出现在茶楼里。莞城曲艺协会的艺术家们翩然而至,登台献艺,那婉转悠扬、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响起,昔日“茶楼粤剧,饮茶睇戏”的热闹场景仿若再度重现。

夜幕织就深邃,千角灯如星辰璀璨,点亮了时光的长河。这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宋宫灯影,融扎制之巧、书画之韵、剪纸之灵、刺绣之精,千灯千角,工艺绝伦,无图无样,仅凭师传,铸就千古一灯,其华美之光,令人叹为观止。

打卡莞城,举起镜头对准古迹,当西城楼洒下的月光,悄然爬上鳒鱼洲的钢架,当东莞可园里灵动的锦鲤,游进我们定格瞬间的照片中的池塘,这座城市的岁月年轮里,便又增添了一圈独属于此刻的故事——其中,有你的足迹,有你专注的凝视,更有你与某块城砖对视时,心底刹那间涌起的悸动。

此刻,你便也是莞城千年叙事的一个标点。

■鑫馨餐厅

文体·莞

这里的生活有趣又幸福

莞城,作为东莞历史文化的中心,正以独特方式诠释当代生活的美好。这里,千年历史沉淀的肌理清晰可见,青春活力的脉搏强劲跃动,让每一位生活于此的人都能精准定位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莞城以最本真的状态证明:当传统与创新激情碰撞,当文化无缝融入日常,幸福便会呈现出最为生动的模样。

东莞市博物馆里,藏着岭南艺术的基因密码。居巢、居廉的写生册页还带着百年前的露水气息,数字展厅却已用最新技术带观众穿越明清街巷。在这里,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可以对话的智慧长者。

东莞科学馆像座永不打烊的科技乐园,孩子们在航天模拟舱里触摸星辰,大人们在机器人工作坊重拾童趣。每月举行的科普讲座把深奥理论化作生活常识,流动科技馆更是把奇妙的物理实验送到社区广场。在东莞市规划展览馆,水下建筑内呈现着城市蓝图,站在环形幕前,能看见轨道交通如何在地下穿行,生态绿道怎样沿河岸生长。这方15000平方米的空间,装载着东莞未来的进化轨迹。

在岭南文化的重要坐标莞城,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风篁美术馆等艺术场馆持续上演文化盛宴:上个月开幕的“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余韵未消,日前“龙·虎·凤”摄影联展又搭起了光影迷宫。这些场馆正以动态的艺术叙事重构城市美学图景,通过常态化的艺术教育项目,持续赋能公众美育素养提升,让艺术真正成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活水。

莞城图书馆和东莞图书馆少儿分馆的空气里永远飘着书香,读者们或在桌前专注阅读,或于书架间徘徊挑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静谧的乐章。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香气,是知识沉淀的味道,淡雅却又让人沉醉。

人民公园的百年老树记得所有故事:晨练者沿着石径打太极,少年在翻新的绿茵场上挥洒汗水,退休教师坐在石凳上阅读新到的报刊。

壹号潮玩公园把城市活力重新定义:滑板少年在波浪道上风驰电掣,划出一道道闪电般的轨迹,尽显青春动感。智能健身器旁,老街坊们熟练锻炼,健身器精准记录下他们的运动数据,满是生活的活力与热忱。

这里的生活从不刻意区分传统与现代,博物馆的讲解员下班后,便在公园欢快起舞;放学后的孩子,既能在图书馆沉醉书香,也可在球场尽情奔跑。

当晨光再次漫在科书博广场上,当古籍书香混入公园里茵茵绿草的清新,这座古城用日常生活证明:最本真的幸福,或许就藏在文化沉淀与当代活力的呼吸节拍之间。

■容强大包

美味·莞

舌尖流转的时光盛宴

真正的美味,从不在传统与现代间划界,只在乎舌尖能否尝到时光的温度。

在莞城的舌尖地图上,每个坐标都藏着跨越山海的故事。在这里,味蕾是最诚实的翻译官,总能把千年的包容,化作唇齿间一声满足的喟叹。

天还未大亮,老城的雾气里已浮动着面香。容强大包的蒸笼堆得比人还高,掀开笼盖时腾起的白雾中,拳头大的包子泛着温润的光泽。咬开紧实的面皮,里头裹着的肉馅像个小太阳,肉汁在齿间迸开的瞬间,能尝到凌晨3点就开始剁馅的诚意。转角鑫馨餐厅的汤粉铺前,穿校服的学生和上班族排着同一条队,猪骨熬的汤底捞起细滑米粉,撒一把翠绿葱花,三十年如一日的味道在晨光里舒展。

正午的树荫底下,翠华记的玻璃橱窗里,师傅正给云吞收口。鲜虾云吞薄得透出虾仁的淡粉色,浸在清汤里像一尾尾白鱼,咬破面皮的刹那,弹牙的虾肉带着海洋的鲜甜涌出。二十年来,老板总坐在门口那张椅上,看着食客们被烫得直呵气却停不下筷子的样子。

当日头西斜,高佬粥店的明火砂锅开始咕嘟作响。奶白色的米粥翻滚着珍珠般的气泡,油条掰成段泡进去,半脆半绵的口感最是微妙。如果还有胃口,再配着滚烫的干炒牛河,镬气熏得眼镜片都起雾。

夜色渐染,新光明市场就亮起星星点点的灯串。鸡翅在烤炉上滋滋冒油,脆皮裂开的瞬间肉汁四溅;牛杂锅里翻滚着八角桂皮的香,竹签扎起块金钱肚,蘸点辣椒酱能嚼出胶质的黏唇感。穿行在章鱼小丸子的焦香和炸油糍的甜腻里,总有人举着柠檬茶,在烟火气中找回儿时的馋劲。

若是想带着亲朋好友寻些精致滋味,幸福阳光、莞府家宴、东馆和天下、何莉儿·粤小莞、品香菜馆等,皆是地道粤菜馆。菜品丰富多样,既有生煎生肉包、眉豆糕、茅根粥、香煎鲜虾饼、烧鹅、虾饺等传统粤菜,也有经过改良创新的版本。这些馆子,有的供应早茶,有的专注正餐,既有热闹非凡的大茶饭场景,也有主打精致点心的小厨。但无一例外,它们都秉持着“原汁原味”的粤式风格,致力于为食客们带来最正宗的粤菜体验。

茶余饭后,也可以到街上一逛。醒莞咖啡的庭院里,手冲咖啡的醇苦漫过小桥流水;小妍子甜品的奶茶凝着牛奶的脂香,糖水里的芋圆糯中带韧,新风路的老店把糖水做成了街坊们的甜蜜念想。

这座城的胃口向来宽容。一弄料理的寿喜锅格外诱人,还有色香味俱全的定食;麓蔓咖啡的西式简餐、意面和烘焙甜点则是不少人心中的“天花板”——这些外来滋味与老字号并肩而立,在莞城的味觉地图上交织出斑斓的经纬。

从晨光里的第一笼蒸气,到深夜大排档的灶台火焰,老城用味道讲述着最朴素的真理:所谓幸福,不过是旧时滋味有人传承,新鲜念头有处安放。

商贸·莞

百年商脉的当代心跳

作为东莞商贸的千年原点,莞城的商业基因早已刻入城市肌理。市桥路与西正路依旧延续着百年商脉——老字号药材铺的柜台上,陈皮与当归的香气萦绕不散,隔壁新式茶饮店的电子屏正滚动着限量联名款。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东纵商圈,如今依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历史与潮流在此悄然对话。

细村市场的烟火气从未褪色。清晨5点的水产区,泡沫箱里蹦跳的活虾还沾着珠江口的咸味,师奶们挎着竹篮在摊位间精准穿梭,从现宰牛羊肉到海产干货,质优价廉的秘诀藏在老摊主的皱纹里。逢年过节时,镇街赶来的叔婶推着折叠车横扫各大区域,油角糖环、时令佳果堆成小山,市井交易的温度在扫码支付时代依然滚烫。

现代商业体的进化谱系在此清晰可循。东莞君尚将人情味注入钢铁丛林,六楼“新天地”的亲子乐园里,儿童洗手台与防撞软包细节处处可见,家长在智能试衣镜前搭配正装时,孩子正在与音乐喷泉互动。中天·万科城市广场屋顶的摩天轮已成城市地标,转动间,光影掠过精品超市的货架与星级影院的巨幕,年轻情侣在云端包厢拍下的夜景,总带着几分“莞式浪漫”。

传统百货也在这里实现了转型升级。地王广场化身光大·智汇城后,30余家教育机构填满四层空间,钢琴教室的乐曲与机器人培训室的齿轮声交织,走廊里挤满拎着书包的孩子和讨论数学题的家长。中天VPARK则把“小而美”做到极致:买手店的艺术装置旁,手工咖啡店飘着烘焙豆香,定制生活与体验消费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值得怀念的商业叙事藏在凤凰新天地的重生计划里。曾承载东莞人二十年记忆的百佳超市旧址,脚手架正包裹着未来蓝图,将打造成为集书城、科创园、体育公园、青少年心理健康基地、各类综合能力训练馆、餐饮商超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从细村市场沾着露水的菜筐到万科摩天轮的灯光,从中兴路珊洲河片区的“城外十二坊”到一座座文旅商业综合体,莞城商贸的故事始终带着双重视角:既珍视街巷里传承多代的小店,也拥抱现代商业的霓虹。真正的商业活力,从不在新旧间取舍,只在乎能否让每个时代的需求都找到归宿。

文字:叶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