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业“善水”公益集市火热开市,沉浸式科普点燃市民环保热情
佛山+ 2025-03-24 09:57:58

污水净化探秘、河涌治理焕新颜、土壤改良稻米香……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佛山水业集团在禅城区印象城广场打造的沉浸式环保科普盛会——“善水”公益集市火热开市。

这场集趣味体验、知识科普与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公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热情参与,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节约水,珍惜水,爱护水。

寓教于乐:沉浸式科普润物无声

活动现场化身为环保知识大观园,十余个主题摊位前欢声不断。

在排水科普摊位的“污水变形记”互动区,孩子们细致地观察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水样。工作人员以生动的比喻,讲解污水处理流程:“当生活污水被排入生化池,就会遇到活性污泥里的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像水中的清洁工,它们会吃掉水里的污染物。水泥混合物经过沉淀、过滤后,就可以排入河涌了。”

固废处理摊位上的“垃圾分类大挑战”成为人气焦点。6岁的乐乐面对贝壳类垃圾卡片犹豫不决,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最终正确投入厨余垃圾箱,收获的不仅是印章奖励,更种下了环保认知的种子。活动设计者介绍:“我们特别设置易混淆垃圾卡片,让亲子在协作中深化分类记忆。”

借助“吹球过河”“桌上冰壶”等水主题游戏,抽象环保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市民王女士带着5岁女儿连闯五关,集齐的印章兑换成有趣的小礼物后感慨:“孩子们在玩乐中记住了节水妙招,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最有效。”

治水惠民:生态治理书写民生答卷

土壤修复摊位飘出的阵阵饭香,引得现场惊叹声不断。经富硒技术助力的大米现场烹煮,市民品尝后赞不绝口:“米饭自带清甜,原来优质土壤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种出来的米会这么好。”

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曾在东北、贵州、广东韶关等多地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亩产,还使农作物稳定达到富硒标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硒,须通过食物来摄取。我们的技术可以通过对农作物进行科学赋能,生产出富含有机硒的农作物。这些有机富硒农作物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硒补充来源,还能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技术人员补充道。

工程建设摊位展示了亚艺湖、养殖水业务等项目成果,并通过展示项目工程仪器、管道探测机器人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市民介绍施工过程,有效拉近了工程项目与市民之间的距离。在禅城亚艺湖治理对比展板前,老居民陈伯驻足良久。通过截污管网建设、增氧曝气等技术手段,亚艺湖的水质透明度大大增加。“现在在湖边看到清澈的水,心情都好很多。”陈伯的感慨道出众多市民心声。

向水而行:擘画人水和谐新图景

活动现场,供水服务摊位前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驻足咨询。市民提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用水问题“我们小区水费分摊部分特别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场咨询的问题涉及民生关切,既有对水质、水价、水费的疑惑,也有对节水用水小窍门的探寻。佛山水业工作人员始终秉承专业高效、惠民利他的服务精神,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详尽解答,让市民群众满意放心。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主动出击,为市民科普一系列实用知识。现场详细讲解了如何敏锐察觉家中出现的异常水量,在发现问题后该通过何种流程进行维修报障,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取停水通知等信息。主动、贴心的便民服务,赢得了现场市民的肯定认可,更有市民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道:“供水服务真是太贴心啦,为你们点赞!”

公益集市持续一个上午。广场上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各个摊位前打卡拍照,玩得非常开心,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说着集市上收获到的各种环保知识。上午12点,集市结束。收摊前,有不少市民和小朋友表示意犹未尽,想继续参与活动。黄女士表示:“平日和孩子讲环保知识,总感觉太抽象,今天参加集市,大人和孩子都收获不少,真舍不得走。”

这场春日里的环保之约,不仅传递着“善水文化”的温暖力量,更展现佛山水业的绿色发展理念,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土壤修复等多元维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决心与行动。

文字:记者 孙静茹 通讯员 霍泽凯、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