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大湾区大学“取乎其上”的引才之道
东莞+ 2025-03-23 21:39:12

今年1月,一篇“关于外域行星曾穿越太阳系”的文章在“爱思唯尔”旗下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后,引起了全球天文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几亿年前曾有一颗太阳系外行星飞掠过太阳系,解答了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长期未解谜团。

这篇文章的发表人共有两位,一位是南京大学副教授黎健,另外一位则是东莞市大湾区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大湾区大学(筹)(以下简称“湾大”)讲席教授夏志宏。作为国际知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夏志宏是何时来到东莞的?他为何会选择来到东莞,来到正在筹建当中的湾大呢?

引才:政校携手,精准发力聚英才

湾大筹建工作开始没多久,夏志宏就开始以非全职身份参与到筹建工作当中,并于去年6月以全职状态来到东莞,加入湾大。“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能为一座‘双万’城市建设一所高水平一流大学贡献力量,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东莞市和湾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和服务,不仅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研究环境和学术交流环境,科研方面也有让人心安的保障。”夏志宏开门见山地给出了他的答案。

选择全职来到湾大之前,夏志宏手上握着众多国内外一流高校抛来的“橄榄枝”。“发表在‘爱思唯尔’上的文章就不说了,现在我们正在测试的‘人工智能新算法’也初见成效。这样说吧,如顺利通过测试推广运用,我们能为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提高10倍有余的运算能力。”回顾来莞后的一路历程,夏志宏心中颇有一番成就感。

不过,身兼湾大教学科研和筹建管理双重重任的夏志宏并未就此止步,他的心中还装着许多“下一步”。“高标准的选址、建设和投入,体现出了东莞政府对湾大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东莞政府极具智慧的长远战略眼光。建好一所高水平一流大学能带来哪些效应?你可以小范围畅想一下未来东莞建成湾大附中、附小,会对东莞的教育、人才工作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夏志宏干劲满满地说。

夏志宏的入莞经历和感受,仅是湾大引才留才的个案。湾大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剑告诉记者,学校管理层深知,引才是人才工作的第一步,要迈好引才工作的第一步,借力东莞优质的城市引才平台进行精准引才非常重要。为此,学校积极参与东莞市委组织部和东莞市人社局组织的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青春相约巍峨山”等引才品牌活动,全方位展示东莞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魅力以及湾大的独特优势。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的关注,还成功将学校的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以202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2023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活动为例,湾大研究员牛越以哈工大优秀校友身份作主会场分享,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在东莞、湾大的生活体验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学弟学妹,他们在活动后积极联系湾大招聘老师前来应聘,杨大海博士就是通过这次“姻缘”进入到湾大物质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进站后3个月内成功申请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4年,湾大首次申报该基金,便有5人入选,接近东莞市获批总量的一半,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引才方面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通过积极参加东莞的系列引才活动,我们在人才引进、渠道合作成果推介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为学校的筹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目前学校各类师资队伍近300名,所有教研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70余位国家级人才,境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总数一半以上,84%以上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式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真正体现了国际化、高水平。”张剑说。

留才:打破传统,构建人才扎根生态

人才来莞进校只是第一步,给予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留住人才更是人才工作的关键。为此,湾大为新引进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包括启动经费资助、科研平台搭建、团队组建支持等,帮助青年学者快速开启研究。该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杨斯崑表示,湾大创新高校的用才模式,青年学者入职即可独立组建团队,招收博士生、博士后和特任研究员,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自主权大。特别是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周期长达6年,全力支持他们专注前沿探索而非短期成果。

此外,学校还通过“大学+”模式,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共建科研平台,与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的新路径。学校还率先启动了产业教授和兼职产业教授制度,聘用了一批知名企业高级专家,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

除了给予人才充足的成长养分外,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湾大还为人才提供了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增强了人才的获得感。许多教师依托东莞市特色人才购房补贴,在东莞安家落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加安心于科研。

在文化融入方面,学校组织青年人才参与政府举办的“人才活动周”等活动,增强人才对城市的归属感。例如,在东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植树活动中,学校人才代表一同在工程师林种下“莞香树”,寓意育才造士、植树造林。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不仅提升了人才的归属感,也进一步优化了留才的软环境。

“东莞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能够满足政府与当地产学研发展的需求,更体现在学校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广阔前景上。选择加入湾大,不仅是对湾大校长田刚院士邀请的回应,更是对东莞发展机遇的认可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信心。”夏志宏说。

当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在南粤大地掀起了年度引才热浪,湾大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巨大的引才机遇。“我们将通过精准布局学科、规划师资、设置岗位,积极融入‘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战略布局,并充分利用好东莞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取乎其上’的引才之道,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形成人才引进的最大合力。”张剑介绍说。

文字:王子玺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