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沛朝新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东莞+-中堂视窗 2025-03-19 15:39:54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式发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广东共有58人入选,其中东莞有4人,分别是刘伟团(樟木头舞麒麟)、李仲球(木鱼歌)、冯沛朝(龙舟制作技艺)、骆炳根(茶园游会)。至此,东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9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7人。

■冯沛朝

相关链接

东莞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冯沛朝,1956年出生于龙舟造船世家,父亲冯怀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至1970年一边读小学,一边跟随父亲游走各村协助造船,开始对造船工作有了认识,学习原理并懂得木船、农艇的手工制作基础,对日后自己建立造船厂和龙舟制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冯家的第五代传承人,自小随爷爷冯桃和父亲冯怀女下乡造舟艇,小学毕业后专心随父亲为珠三角周边各村制作龙舟。五十余年的钻研打磨,冯沛朝继承了父亲及家族世代造船的经验技艺,并对龙舟相关的传统民俗和仪式有深厚的了解。

从选料、做底骨、钉蝴蝶底、反底起水、钉转水旁、做花旁、做大旁、安龙肠、上桐油灰到安龙头龙尾,冯沛朝独立执尺,掌握了一百多道完整工序,贯穿其中的弹墨斗线更是其“绝活”,技术娴熟,力度得当,弹线匀速,笔直而准确,如今在中堂的龙舟制作中鲜少有人掌握。

从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师傅,冯沛朝制作了500多条大龙舟,培养了十多名优秀的龙舟制作技术骨干,制作的龙舟所获大小奖项不计其数,所制作的龙舟销往增城、中山、惠州、香港等地,为水乡文脉的延续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非遗保护和传播意识的普及,冯沛朝又积极投入到龙舟文化的活态传承中去。自2010年起,延用传统大头龙的制作工序,制作等比例缩小的精美龙舟工艺品,广受群众喜爱;同时促进文旅融合,线下参加非遗墟市,线上开展直播和公开课,广泛推动了项目的社会传播。

文字: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