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广东医科大学首届大学生社会实践年会在湛江、东莞两校区同步举行。这是学校首次启动社会实践宣讲团组建、社会实践导师库入库工作,110名师生、医护人员加入实践行列,通过宣传动员、实地指导、调研设计,为全校近3万名师生搭建联系地方、服务发展的桥梁,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基层实践的大舞台上学本领、做贡献、长才干。

南路革命文化运用场景化叙事创新路径研究、新医科背景下AI 赋能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创新变革的现状调研、家乡地表水水质调查研究、农村老年人数字健康服务可及性调查……年会上,学校发布三大类15项实践调研选题指南,其中多个选题直接对接“百千万工程”需求清单,实现校地需求精准匹配,从将知识带去当地到把成果留在当地。
社会实践专家导师王双苗教授从当下技术热点出发,分享了对健康中国与全民AI背景下医学生健康服务创新及实践育人的思考。王双苗教授团队已带领学生完成并发布全国首份《居民医学素养调查报告》,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分享交流。
“我们要把社会实践变成行走的思政课。”该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用六个“突出”解读改革蓝图,打造广东医科大学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突出育人目标引领、突出课内外一体设计、突出定向结对互动、突出专业特色服务、突出成果管理转化、突出典型宣传推广。黄达海表示:“要夯实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基础,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强化特色性的社会实践服务。”

据悉,2024年该校共组建23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建设24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师生聚焦国家、省委战略部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讲好广东医青年的专业服务故事。共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1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14万人次,为服务乡村发展筹集资金67万余元,19个团队、项目获评全省、全国先进典型。学生2024年实践成果转化率较2023年提升80%,长寿老人健康体检项目、“国旗飘扬”爱国主义教育项目、“青春相伴,医路向南”医疗文旅、“智造”莞香等品牌项目在推动全民健康、助力地方发展中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