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里的小世界,拨开一层层虚假、自私的外壳,挑开一粒粒空洞、阴损的污秽,展现出来的,是最朴素,最美好的,一个热滚滚的字——情。
或许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人们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沉醉,以此来换取多巴胺的分泌。但真正宝贵的亲情却被遗忘,继而逐渐淡化,淡化,消失,便再也寻它不得,纵使获得人世间所有财富,却也再品不到纯粹的快乐。多希望世人看看汪曾祺的《受戒》,哪怕只是随手翻过,也必有一两行文字,水一般地流淌,流到了你那心尖。
这本书,满满当当的,都记着世人之情。
有亲人之情。《黄油烙饼》里的萧胜,打小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不富裕,吃的少,但奶奶从食堂打回饭来,掰两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细细回想,饭桌上,家人不爱吃肉、虾、鱼,于是都夹给了自己,而他们却去吃素菜。年幼无知,真以为家人是不爱吃,便兴冲冲的大块大块往嘴里塞,全然未留意到,他们那喜笑颜开眉眼上的皱纹。奶奶去世,生前留下两双鞋。萧胜试过,一双刚刚好,一双大一点。无需精雕细琢的文笔,感人肺腑的真情,已道尽家人对我们一切的爱,一切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两双尺码不同的鞋,一双现在穿,一双以后穿,临死,奶奶满心想的,是他。我很幸运,未曾受过至亲离我而去的绝望,一种阴阳相隔的绝望,思念越深,绝望越重。但我知道,那一天终究会来,能做什么吗?不能,生老病死,人之常态,但又有几人在亲人坟前而不落泪的?也许,我们只能好好珍惜,好好享受,该放声大笑时,便尽情地放声大笑。因为可能在那之后的某一天,某个不起眼的夜晚,所有埋在心里的笑声,都将化作眼泪,以此来代替那些要说却未曾说过的话语。那么,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吧。
有朋友之情。《岁寒三友》里的三人,从小一块长大,都没几个钱,都活得贫苦,都想发财。一年,三人却都碰上了好运。一个看准时机,找准方向,开了家赚钱的厂;一个因天气原因,生意猛地火爆起来;一个捉到只蟋蟀,靠斗蟋蟀斗到钱,后又结识一位名人,受他欣赏,受他提拔,去了其他地方。故事到此,却突兀地笔锋一转,前二人的运气突转急下,生意败坏起来,甚至到了要上吊的地步。但此时,第三位却回来了,听说他们过得如此,便立刻给了他们些钱,再卖掉自己视作性命的宝物,拿钱,三人好好地大醉一通。三人的发财如梦一般,转瞬即逝,似什么也不剩,但却还留着一样极宝贵的东西——友情。同欢乐、同享福、同受苦,谁也没抛弃过谁。这些,拿钱是买不到的,即使买到,其中,也满是钱的腐臭。很是羡慕,但转身一看,发现,这样的友情就在我身旁,而我却没注意过,却没珍视过。如今上了初中,想起小学那些一起欢声笑语的朋友,一个个都失了联系,才发觉,现在的月,真是孤独,真是寂寞,唯能与夜晚作伴。
有人与人的爱情。《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与巧云。原有许多人喜欢巧云,可她父亲却忽然成了残废,那些人顿时走了。但十一子还在,还在一直帮助她。后来十一子无意地得罪了刘号长,遭人一顿毒打,近乎断气,巧云捧了一碗尿碱汤,让十一子喝。但是,巧云也喝了一口。这是共苦。十一子虽然活了过来,却也成了半残废,为了养家,巧云竟出去挑担挣钱。原文道:“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我们不能去学习他们之间的爱情,却应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从来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能力。除了嘴上说说,更要实际做出来,更要用行为作证。
字句间,被灌满了情感。这些,或渺小如尘,或沉重如山,或温软如水,或苦辣如酒。种种请感交织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层层叠叠的,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人,一个个完整的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世界大,大到一生都看不完;这世界小,小到一个“情”,就能铺满。
作者: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初一 23班 石昊然;指导老师:冯洪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