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是社会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新征程上,以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抓好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武装广大青年,使其增强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高校通过把握思政课堂、加强环境建设、强化实践育人、依托网络平台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有助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功能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把握思政课堂,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精神引领功能
历史主动精神具有精神引领、情感激励的功能。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实践证明,没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就没有党在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和教育资源。思政课作为历史主动精神系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将历史主动精神相关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深入讲述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来源、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实质,进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精神引领功能,引导学生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清醒。
一方面,思政课要统筹推进历史主动精神相关内容的理论教育。围绕历史主动精神内涵的丰富性,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讲解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要义,将其核心要素、时代价值讲清讲深讲透。如,结合“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推动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曲折历程,从中感悟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和发展,把握其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方式高效推进历史主动精神的融入。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前进道路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武器,其思想内涵蕴含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及人物事迹中。思政课必须创新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凸显其中内蕴的历史主动精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加强环境建设,强化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宝贵品质和价值追求契合新时代青年思想进步和精神发展需求,是大学生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力军必备的精神品格。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建设和优化校园环境是提升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巧妙地将历史主动精神的精神特质渗透到各个环境中,推动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环境建设互相融合,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有利于提升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一,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物质环境建设是显性环境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育人“主阵地”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党史文化长廊、设立英雄人物雕像、设计校园红色文化地标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生动表达和展现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核,并引起广大学生关注。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能够为大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逐步厚植历史情怀。
其二,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隐性环境建设,具有持续性强、渗透性强的特点。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精神文化环境建设,能够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世界。可以将历史主动精神渗透到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中,以历史主动精神为主题开展班会、党团活动等;围绕重大纪念日开展制作红色歌曲短片、微视频等宣传历史主动精神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
三、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驱动功能
历史主动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植根于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本质上是要在实践中展现强烈的历史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在实践中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驱动功能,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涵养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也有助于检验培育效果,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培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实践过程,深化实践育人。
首先,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内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培育和涵养历史主动精神。校内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实践育人活动。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内实践活动,必须提升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统筹推动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层面系统培育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可以通过以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大学生在活动组织、准备、实施过程中感悟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
其次,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历史场景中自觉传承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革命基地、历史文物等蕴含着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内涵、价值特质和精神力量,承载着开展历史主动精神教育的生动素材。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前往红色场馆开展参观、调查等研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进而增强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认同,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运用网络平台,深化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凝聚功能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着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党的历史上发挥了凝聚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当前,新兴媒介和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为历史主动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借助网络媒体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凝聚思想力量,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方式,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广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化其思想凝聚功能。
首先,建设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校园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建设专题校园网站,整合以历史主动精神为主题的网络文化育人资源,形成网络资源库,并定期更新和优化,同时对典型的人物事迹、生动案例加以宣传,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大学生培育历史主动精神提供可靠平台。
其次,开展网络文化育人活动,提升网络平台对历史主动精神的传播效力。历史主动精神要在网络空间中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必须通过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网络育人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如开展红色视频制作比赛、红色配音大赛等活动,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阵地。还可以通过打造图像、视频等优质融媒体作品,提升影响力。
最后,扩大网络宣传渠道,优化历史主动精神的网络宣传格局。除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和校园媒体平台推动历史主动精神的广泛传播,占据网络阵地,还要加强对各类媒体平台的利用,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以及微博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平台。通过在各类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渠道,坚决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和舆论,能够让历史主动精神充分渗透于网络空间,发挥其育人价值。
[作者分别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GD22XJY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4GWCXXM-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