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班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种植、贮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谢超均 摄
“一个广东人,半个老中医”,这是广东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讲广东人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在厚街,有这样一所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种植中草药、辨别中草药和制作中草药包,还上中医药知识培训课,可谓个个都是“中医师”。
这所学校叫长河道明学校,该校在2020年将中医药文化引进学校,开展以种植中草药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传承弘扬中医国粹。
校园内种植100多种中草药
“这是艾草,这是金银花,这些药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这是薄荷,用来泡茶,有清心明目的功效。”在厚街长河道明学校肯顿花园中草药种植基地,学生们现场化身“小中医”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向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属性与用法,并现场采摘薄荷制作柠檬薄荷茶。据学校老师介绍,这是该校每周定期开展的劳动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中草药了解并学习中草药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传承中医药文化。
笔者看到,学校中草药种植基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各种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沁人心脾。
“学校中草药种植园面积达2万平方米,种有艾草、香茅、紫苏、薰衣草、阳春砂仁、广藿香、金银花等100多种中草药,大部分都有驱蚊功效的中草药。”厚街长河道明学校校长潘良惜介绍,学校从2017年开始以肯顿花园为中心开拓劳动教育基地,早期以花卉和农作物为主,自2020年起,学校将课程改为以“中草药”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园区以班为单位,圈出各班的“自留地”。每个学期,各班在学校中草药种植工作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种植、贮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中草药,通过劳动实践起到“以劳育人”“以劳传医”的目的。
“从一年级起,学生就开始了解中草药的分类、功效及常见中草药品种,慢慢掌握中草药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中草药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到了六年级,学生们会自己配置一些简单的泡脚中药、下火茶、明目小药包、驱蚊防蚊草药包等。”潘良惜说。
■园区以班为单位,圈出各班的“自留地” 谢超均 摄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除了中草药种植园,学校还有一个植物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学生们可以了解并参与中草药的育种、嫁接、水培、种植、养护、收成、食用,以及中草药膏、药剂炮制等,从而丰富并巩固自身所学的中草药知识。
说到中医药劳动实践课程,长河道明学校的“小中医”们有很多趣事分享。“我们都很喜欢每周一次的中医药文化课,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很多中草药植物了。”五年级(2)班的邓宏骏同学表示,自己在家里经常与父母分享中医常识。
“这门劳动实践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潘良惜表示。
据悉,为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长河道明学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市中医院、东莞植物园、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每学期邀请中医药相关机构为老师和学生开展至少一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也定期组织该校学生到社区去宣传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