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谢有顺:给东莞写作者的一些心里话
东莞+ 2025-03-08 19:41:52

如果说打工文学是东莞40年高速发展的骄傲见证,那么如今,素人写作正成为东莞新的底色。3月2日,“城里的阳光·素人写作与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一楼东莞文艺空间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与东莞打工作家、基层作家座谈交流,共话“素人写作”与新大众文艺发展方向。与会的“素人写作者”有着清洁女工、烧烤店服务员、石材师傅、蔬菜批发商、体校校长、教培老师等各式各样的身份和标签,相同的却是对文学与写作的共同热爱。

然而,在新的媒介语境和数字技术冲击下,当下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的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大众文艺”逐渐成为文艺界主流认同,文艺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也让越来越多隐藏在各行各业的“素人写作者”被挖掘出来,特别是东莞这座在“新大众文艺”创作上,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和“火起来”的优势条件的城市。

但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媒介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也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势必对作家和艺术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当前东莞文学创作如何保持鲜明特色并持续发展,荷花文学奖等文学创作品牌和赛事如何适应新时代,作家尤其地方作家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又如何探寻自身经验优势,找到正确的创作路径等等,都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正面的问题。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协主席、知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就以上问题谈谈他的看法,让其为东莞文学创作“把脉”,为东莞写作者的创作问题说些心里话。

东莞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强烈鲜明的风格

东莞的文学创作一直是广东省非常重要,也非常醒目的一个部分。

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是写作的群体比较庞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东莞的各个镇,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写作者。二是这些写作者当中都有着标志性的人物,如此前的王十月、郑小琼等,就具有标志性的、全国性的符号性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对东莞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三是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等各级部门,对文学的扶持力度都比较大,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积极的文学创作氛围和场域。

我个人是觉得,目前东莞的文学创作的布局还是很合理的,并且也有自己的鲜明的风格,无论是打工文学还好,还是这种新工业文学,乃至写到故乡的文学作品,也是写从故乡出发来到东莞这个新的地方发生的碰撞等等,都是有自己的强烈的风格。

荷花文学奖:要把发现的眼光延伸到新作者新作品

转眼间,荷花文学奖已经持续创办了将近20年了,对于东莞文学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荷花文学奖两年一次,遴选出了东莞文学当中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最好的那一部分的作家和作品,很多作家也以获得荷花文学奖为荣。

现在看来,这个奖不单是对于东莞的文学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所形成的评奖制度和文化也是立得住的,对很多作家的成长都是有影响的。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奖无论你外在架构还是评奖方式怎么变,它的根基是来源于作家和作品。那么它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因为它持续地在评,很多好的作家都已经得过奖了,但新的作家和作品又在哪里,怎么保证其质量。毕竟一个地方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一个时期内是有限的。

因此,荷花文学奖需要把重心,或者说把发现的眼光延伸到新作者、新作品,甚至在一些作家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作品还不是太多的时候、萌芽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强力介入,甚至勇敢地去发现其潜力并加以关注和培养。我觉得,对于这个奖,既要保持活力,也保持对东莞文学发展的引领力。这可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说一千道一万,作品才是文学奖的根基。我们要借由这个文学奖,让东莞的文学能诞生更多的作家作品。

人工智能写作:不妨暂时搁置焦虑,守住写作的根基

其实在人工智能写作尤其是Deepseek风行之后,很多人都有写作的焦虑,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我觉得,不妨搁置一下,先不去太过顾虑和焦虑这个事情。文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从我熟悉的经验出发,从我最有感受的人事物出发,从打动了人心的这些人物、命运和故事出发。然后呢,找到一种符合自己的话语方式,把它写下来,把它记录下来。抒发我自己,表达我自己,才是文学创作的首要前提。

所以无论外界怎样,这种机器怎么先进,AI怎么发达,我觉得要先守住写作的这一点根基:我的写作是和我的经验有关系,和我的情感有关系,和我的心灵有关系,和我被感动打动的部分有关系。有了这一点之后,你就还有写作的理由,也一定还有写作的动力。

作家写作路径:生活碰撞后的独特经验最值得去用力

在当下这个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大时代,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工作、生活,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的视野。外来者来到东莞,就写作而言,其实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带着故土的记忆、口音、文化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发生了何种的碰撞、激荡,又沉淀下来什么东西?那是经验与经验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是诞生出好的文学的一个重要土壤。所以我个人觉得,像我们这样扎根在东莞的外来者,更容易写出好作品。

我既不看好那种生活在东莞多年,依然在单纯回忆故乡的作品,也不太会看好一直偏居一隅的写作者,我倒是特别想看到,一个带着故乡的口音和记忆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或者说从农村、从小城镇来到了东莞这样现代化更充分的城市生活的写作者。想看到他在两地之间的穿越交糅过程中,内心有什么样的大的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大的裂变,又有什么样的矛盾、痛苦、不安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又有什么样希望和梦想等等。我觉得,把这种复杂的东西所碰撞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东西写下来,这其实是最值得作家们去用力,也可能最容易诞生好作品的地方。

文字:沈汉炎 图片:李梦颖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