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闹开耕,肇庆“高要春社”太热闹了!
肇庆发布 2025-03-03 15:38:57

二月二,龙抬头,

千家万户使耕牛。

3月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

万人闹开耕

再度在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火热上演!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以上2图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作为

国家级非遗“高要春社”

的重头戏

河台开耕节

热闹喜庆程度堪比春节!

马上送上现场海量靓图,

一起感受高要的

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春耕文化~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河台“开耕节”

“开耕节”又称“春耕节”,原为明清时期河台一带的村民在开耕时节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举行的祈福仪式,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极具高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

 

在河台镇,素有“开耕节大过年”的说法。每到“开耕节”,几乎所有外出工作、经商的河台人,甚至旅居海外的侨胞,都会回到村中,邀请亲朋好友和八方来客,一同闹开耕、品佳肴、赏茶果、叙情谊。

 

农历正月初四到农历二月十九,河台镇各村(社区)陆续举办“开耕节”活动。其中,最为集中的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当中,罗建村、罗仁村、都权社区的“开耕节”活动尤其隆重且富有特色,不仅有极具农耕文化气息的开耕仪式,而且还有寓意喜结连理或丁财两旺的“放花炮”,更有龙母大巡游、龙狮游行等特色活动。

 

此外,还有各类祈福仪式、醒狮表演、文艺演出、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烟花盛会等融合现代文化、体育、娱乐于一体的一系列活动。目前,河台“开耕节”已被肇庆市、高要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以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要春社”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1
罗建村·开耕仪式

 

 

图片
图片
农业生产 开耕
热闹非凡

“开耕喽!”————

 

在河台镇罗建村的稻田里,村民举行开耕仪式。十多头醒狮聚集在仪式现场,田边站满了群众,敲锣打鼓,非常热闹。鞭炮齐鸣,老农扶犁喝令,扬鞭催牛,头戴大红花的耕牛踏入水田开启新春第一犁。

 

图片
图片

在田野的另一边,场景截然不同。微耕机、手扶拖拉机与轮式旋耕机几台分别出自不同年代的农业机械也在龙狮锣鼓声中同步开犁。农妇、插秧机也下到田中,插下秧苗。

 

图片

△以上5图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传统耕作搭配“神器”应用,
无人机、插秧机、旋耕机等
智能化、机械化农机具各展所能,
演绎出现代化春耕之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田边龙腾狮舞、鞭炮齐鸣,

聚满了围观群众,

春天的绿意伴着欢声笑语,

唤醒沉寂了一个冬天的肥沃土地。

 

图片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一年一度的开耕节,

让罗建村里里外外

被围得水泄不通,

简直太太太热闹了!

 

图片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彦成 摄

 

如此盛事,

央视也前来现场采访报道。

央视记者亲身下田,

操作农机,

直播开耕节盛况。

 

图片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02
罗仁村·龙母巡游

 

 

图片
图片
龙母非遗 出巡
传播福气

 

图片

 

罗仁村村民身穿彩衣,组成醒狮、舞龙等巡游方阵,从酒堂中“请”出龙母像,绕村进行龙母文化巡展,寓意将福气带向村中各家各户。

 

图片

 

村民集合迎龙母,龙狮起舞,锣鼓喧天,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抬着龙母像在村中巡游,寄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图片

图片

△以上6图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家乐摄

 

而开耕节的重头戏,
就是“抢炮”环节了。
在河台镇罗仁村放炮现场,
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游客和村民,
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3图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家乐 摄

 

在空旷的土地上,
伴随着声声巨响,
象征如意吉祥的
添丁炮、龙母炮飞到半空,
人们一拥而上、激烈抢炮,
场面好不热闹。

 

03
都权社区·美食迎客

 

 

图片
图片
美食 迎客

 

中午时分,都权社区居民陆续支起了灶台,升起了火。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5图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华彬摄

 

热情好客的河台人民,制作了一道道高要特色美食,设宴款待各方亲朋好友,以及素不相识的四方游客,展现了高要乡村群众真诚、热情待人的村风民风。

 

图片

 

高要是肇庆市农业大区,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连续9年稳居全市第一

 

图片

△ 高要“万亩虾塘”。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活道大米”获批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4年完成

水稻种植面积49.8万亩,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8%,

稳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

 

今年,

高要将在粮食安全上再下功夫,

早造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24.8万亩,

预计投入农机具约20000台,

投入农机总动力达20万千瓦,

为粮食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

△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同时,高要将继续

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协同发力为抓手,

通过统筹耕、种、收、防、

全流程标准化作业,

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与小农户衔接机制,

同步推广全程社会化服务等举措,

依托智能化农机装备、物联网传感器、

卫星遥感监测及大数据

决策平台等技术集成应用,

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资料来源:高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