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汇聚起希望和期许。
2025年东莞两会胜利闭幕,是终点,更是起点。奋进的旋律在我们心中激荡,走出会场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精神焕发,展望未来,大家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东莞两会,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一个窗口。立足全局,放眼长远,把准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中的定位和方向,把牢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华附长安学校启用
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建设教育强市,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传递着东莞教育发展的鲜明信号,呼唤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东莞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时不我待;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贡献教育力量,重任在肩。
集智聚力,共话教育发展
2月26日,2025年东莞两会如期而至。
教育历来都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教育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事关全民,与每个家庭休戚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改革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人们对此寄予迫切期待。
▲东莞中学南城学校举行新生入学前教育结营仪式
在融融春光里,来自教育系统的代表委员满怀新期待,聚焦当下社会关心的热门教育话题,就如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东莞制造”迈向“东莞智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东莞市政协常委、市汽车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冯妹娇认为,构建适配产业升级的“中高政企”高效职教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要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合作机制,优化政策供给,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大代表、高埗镇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组组长袁春燕建议,东莞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计划,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掌握AI知识和技能,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电子科技学校学生在上课
关于众多家长关注的学生睡眠问题,市政协委员沈肖凤、张华、罗羽、陈苑珑、廖美青联名提交了提案,建议调整到校时间,优化晚修时长,保障学生睡眠健康与学业发展,“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利用科技赋能教育、突破高考瓶颈的关键路径。”
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凝聚着人民群众对教育最关切的呼声,背后是责任担当,彰显“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治理温度。
新征程上,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把教育工作融入全局,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东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年来每年的教育经费支出都占财政支出2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每四块钱财政支出就有一块钱用在了教育事业上”。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20周年校庆活动课堂
过去一年,东莞加快谋划教育强市建设: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年度学位建设任务、省优质教育集团数量全省地级市第一、正高级职称教师增量连续两年全省地级市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成功开办……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责任与担当,是东莞教育人追求“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的生动写照。
翻看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化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扩大高质量公办学位供给,动工建设4所普通高中,推行中小学跨学段、跨镇街统筹调配学位,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万个,深化“科创思政”实践探索……
▲东莞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
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部署,字里行间洋溢着务实奋进,可感可及,既体现了对教育事业作出的系统性、战略性安排,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也抓住了时代发展新趋势,回应了百姓的关切和对美好教育的新期盼,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东莞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中,教育大有可为,教育底色鲜明。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直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紧紧抓住教育的民生所盼、发展所需,更加突出扩优提质、更加突出全面覆盖,充分体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矢志不渝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把握。”
参会的东莞教育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市人大代表、长安镇中心小学校长钟晓宇说,“报告客观实在、谋划布局重点突出,特别提出‘推出中小学生全员运动计划’,更是说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上。”
“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城市竞争力的根基。”市政协委员、莞城中心小学副校长罗羽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城市特色和大湾区视野,描绘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既紧扣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又精准回应了东莞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现实需求。
▲大朗镇崇文小学校家社共育成果展示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因此,当“扎实建设教育强市”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登高望远,把握大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每年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是给全年教育工作定基调。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已成为国家利益和目标的中心”。
刚刚举行的2025年全省教育大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教育强省目标,走好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教育现代化走在前列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疾。
“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教育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吹响了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叶淦奎说,市委市政府也作出加快谋划教育强市建设的部署,下来还将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推出相关政策文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两个五年计划的交汇节点,叶淦奎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把市两会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不断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大力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坚持不懈扩优提质,深入推进五育融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育服务支撑能力,加快推动教育强市建设,矢志不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作出东莞贡献。
在新的起点上,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带着春天的气息,也带着建设教育强市的澎湃动力,东莞教育系统满怀信心,踏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