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进行体育锻炼,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东莞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至少安排1个课间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初步统计全市超三成学校设置了两个或以上的15分钟课间,部分学校所有课间均达到15分钟。
在塘厦镇第一小学,课间活动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操场,打球跳绳、踢毽子……丰富多彩的课间“微运动”,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充满校园。

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塘厦镇第一小学积极创新体育模式。胯下滚球接力中,同学们紧密配合,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迎面接力赛上,大家风驰电掣,展现出拼搏的速度与激情;摸石头过河的赛场里,孩子们开动脑筋,锻炼着身体协调性。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班际篮球和足球联赛等,致力于让学生每日轻松达成2小时运动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AI智能设备的加入,更是为学校课间15分钟的阳光体育注入全新活力。学校构建的AI体育系统,深度融入跳绳、立定跳远等基础项目。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在这短短15分钟里,就能精准采集同学们的运动数据。通过“云端擂台”功能,同学们可以在课间自由发起挑战,系统会根据成绩自动生成成长档案,真正做到了运动可视化。运动社交功能的开发,更是点燃了全校同学的运动热情,大家“以赛促练、比学赶超”,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氛围。智能设备通过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运动榜单的即时更新,构建起了全天候的运动场景。课间、午休、课后服务,随时随地都能发起挑战、参与锻炼,已然成为校园里的新常态。跳绳挑战赛活动,从周赛到月赛再到学期赛,持续深化“AI+体育”的融合创新,不断完善智慧体育课程体系,让科技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空间内,更好地落实好“课间15分钟”,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学校健康科组承担指导和培训工作,在各班自主尝试、个性实施的基础上,搜集高效且成功的案例;另外,健康科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探讨《课间游戏设计与实施策略》专项内容,讲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规避方式,以模拟活动的形式开展具体指导,提升课间游戏实施效能。
据介绍,塘厦镇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通过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优化创新课程计划、优化场地设施与资源利用、健全完善赛事体系、强化师资与安全保障及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确保2025年秋季学期镇内所有中小学全覆盖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走出去,动起来,不当“小胖墩”,不戴“小眼镜”。课间15分钟早已不只是简单的休息,而是孩子们释放活力、探索成长的“快乐星球”。
接下来,塘厦镇将不断丰富课间“微运动”内容和形式,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多途径确保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实施“一校一策”计划,优化课时安排,挖掘课时资源,设置特色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