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塘厦第二初级中学 杨晓芬 《千角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3 16:06:59

东莞,一个充满生机,科技与文化并齐的城市。东莞就好比一个神奇的百宝袋,表面看着平平无奇,但打开一瞧,百宝袋里装着许多非遗文化,需我们慢慢品细。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进非遗文化——千角灯。

千角灯,以竹制骨架制作而成,共由一千多个三角图案组成。在东莞的方言中,“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寓意着“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美好祝愿。千角灯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东莞文化的瑰宝。

这个寒假,母亲便带我来到市民艺术中心非遗展厅观赏千角灯。一开始我不以为然,不就是个灯嘛,有什么好观赏的,可到了展厅观赏千角灯时,我才深知是我低估了千角灯。站在千角灯面前,我就犹如一粒毫不起眼的绿豆,而千角灯就犹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女巨人,让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大,宏伟。让我不禁感叹:“这要多少人才能完全!“听解说员讲道,千角灯的形式为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分灯顶,灯体,灯柱,灯带和灯尾五部分。灯顶八大角上有八条呈腾飞状态的彩龙,灯角垂下二十四条带有刺绣的灯带,而灯身是由许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同时集多种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给人一种明艳大气,富丽堂皇的感觉。

看完千角灯后回到家,我的内心仍就无法平静,于是我便到网上搜索千角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千角灯还流传着这么一段传说:千角灯起源于宋代,由于战乱,皇族流落到岭南莞邑,后由一名皇姑凭借记忆做成彩灯。到元代,每当赵家添男丁,便会点亮彩灯庆贺,而千角灯因有一千个角,一千盏灯,便被称为千古一灯。

但遗憾的是,因千角灯的扎作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所以千角灯在其传承曾面临困境。缺乏人传承千角灯,而年过七旬的张树祺就是如今唯一掌握完整千角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张树祺,自小随父亲张金培学习扎作技巧,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张树祺仍在努力发扬并传承千角灯制作技艺。而政府也为千角灯的发扬和传承在努力,如文化活动和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千角灯。如在江苏南京举行24年“点亮中国灯”,东莞千角灯作为国家级灯彩传承项目受邀在活动上进行展示。

东莞,一个富有的非遗文化城市,东莞千角灯现如今虽面临后继传人,但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千角灯,相信无数像千角灯一样的优秀非遗文化会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作者: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 初二 2班 杨晓芬;指导老师:胡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