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为助力学生适应返校生活,学校以“阳光体育活动”为纽带,通过“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课间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的科学规划,将运动与育人深度融合。从清晨跃动的身影到课间飞扬的笑声,从多元课程的探索到心理能量的蓄满,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强健体魄、滋养心灵,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活力篇章。
晨光跃动:以坚持铸就品格
清晨的翰林校园,操场上早已热闹非凡。初中生晨跑方阵步伐铿锵如鼓点,高中生整齐的队列吹响青春号角,小学生的跳绳在空中画出彩虹般的弧线。学校科学规划时间链,将早训、课间微运动、大课间、体育课、校本活动串联成2小时运动生态圈,确保不同学段的学生每天拥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专业教师全程指导热身、技巧与放松,既保障锻炼安全,更让学生在规律作息中磨砺自律品格。
“晨练不仅锻炼身体,更培养了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高二学生李同学表示。
课间狂欢:用协作凝聚力量
课间的校园是活力迸发的教育现场。走廊里跳格子的身影与书页翻动声交织,乒乓球台前疾速挥拍的弧线划破空气,象棋盘前凝思的侧颜与羽毛球场腾跃的身姿相映成趣。当大课间铃声响起,操场瞬间化作活力磁场:拔河绳绷紧齐心协力的信念,接力棒传递信任的温度,“两人三足”摇晃的绑带丈量协作的智慧。
该校在课间活动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和兴趣爱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释放了学习压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教师刘老师介绍道。
心灵驿站:与压力温柔和解
2月20日,木棉广场变身心灵港湾,翰林高中部“新心回归 元气满满”心理调适周活动温暖启幕。学生们在《心语心愿》中写下学期目标,在《压力大爆炸》中踩破气球释放焦虑,在《三足同行》中体会“互助方能致远”的生命体悟。
“真正的强大,是懂得给心灵松绑。”心理中心吴老师如是说。学校心理教师团队定期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压力共处,轻装上阵。高一学生王同学感慨:“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调节情绪,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多元课程:传统与现代交响
校本课程时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武术课上,少年们拳脚生风,在“站如松”中感悟中华武德;书法教室内,墨香浸润的横竖撇捺,勾勒出“字正则心正”的育人智慧;陶艺工坊里,旋转的泥坯逐渐成形,诠释“匠心需经千锤百炼”的哲理。此外,击剑、网球、高尔夫、编程等课程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近百种校本课程的设置,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选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该校课程负责人表示。
阳光体育:以拼搏注解青春
该校严格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涵盖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多个项目。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社团,定期组织活动,由专业教师指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每学期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体育节,以及各类年级赛事,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实战场。开学第二周,翰林初中每天下午都在进行拔河比赛,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张同学与对手拥抱:“比赛让我懂得了尊重规则、尊重对手,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
“阳光体育不仅是时间保障,更是育人理念的革新。”翰林实验学校总校长奉海英表示,“我们通过文体活动与五育融合,以‘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课间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为抓手,致力于培养体魄强健、精神明亮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