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时图书馆窗外,一朵木棉花落在我的手机屏幕上。抬头时,竟看见爱迪生先生站在面前,正用放大镜研究我的充电口。他胸前的怀表泛着煤油味,袖口还沾着1879年的实验室尘埃。未等我开口,怀表突然亮起蓝光,将我们卷入时空漩涡。
睁开眼时,松山湖的晨雾正漫过华为小镇的钟楼。爱迪生盯着无人驾驶巴士发呆,我递过手机:“这是21世纪的‘电子向导’,今天让它带您寻找光的另一种可能。”
在南社古村的百年祠堂里,机械臂正用毛笔写春联,爱迪生掏出笔记本画起电路图。阿婆从3D打印的龙舟模型里端出荔枝柴烧鹅,食用级LED在酥脆表皮拼出“发明宴”三字。AR眼镜让青砖墙浮现光绪年间的制香场景,他感叹:“原来科技是有温度的琥珀。”
午后,我们乘无人游船漂在寒溪河上。手机触发时空叠加模式,水面同时倒映出明代运盐木船与载满机器人的集装箱货轮。经过vivo总部时,十万台测试手机同时亮屏,大厦化作流淌着二进制代码的瀑布。他抛出手中的铜线:“快看!我的电路图在云里重组成了5G信号塔!”
深夜的滨海湾新区,无人机群将他的肖像绘于天幕。我们在AI大排档吃着光子炒牛河,机械臂颠勺溅起的火星与无人机灯光交织成星轨。他蘸糖浆在桌面画起图纸:“若给你们的物流机器人装上声控模块……”
晨光穿透图书馆玻璃时,怀表蓝光再次漫涌。他把沾着烧鹅油渍的西装口袋撕下一角,写下“致21世纪发明家”塞给我:“用这个包住手机,或许能让灵感永不断电。”
梦醒时,布片已化作嵌着木棉种子的透明芯片。窗外春雷乍响,手机弹出新消息:“东莞-门洛帕克”量子通信通道测试成功。一朵赤红的木棉花落在屏幕上,恍若他实验室里未燃尽的碳丝,又像这座城市永不冷却的创造之火。
原来,当八百年前的莞香树遇到万物互联的春雨,所有时空的发明家都会在东莞的春天重逢。
作者: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 4班 刘宸希;指导老师:张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