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与绣花是中国古代妇女们的特长,现在在东莞大朗,你发现男的从事毛织的多如牛毛。曾经的手动到后来的半自动,如今发展成全自动化。
作为毛织之乡,在大朗,无论你走到哪,就一定会看到一间关于毛织的工厂或商铺。毛织制作的分类有很多,有织布、绣花、缝纫、编织等,看似容易,制作起来很难。每一步都要细心仔细,一旦出错,就是从头开始,要么重新织,要么重新修。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很多做毛织的人都很有耐心,都很细心。不是意外的话,做出来的作品就是说是巧作天工。
我的舅舅曾经是个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男孩,不细心,也不耐心,就是做了毛衣后就变了。他刚开始不会织,就从网上学,日日夜夜地学、练习,最后学到了极致,才锻炼了出出色的绣花本领。舅舅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就因为毛织人的细心、耐心,才有如今我们身上的精致美丽的毛织品。
我父母是开绣花厂的。工厂就在家里,家里人每天都严格执行上班制度,八点准时上班,工作地点就在家里的工厂,大家毫不随便,从不迟到、早退。我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大任都是爷爷承担的。
别看爸爸妈妈是老板,他们从不摆架子,和工人一起工作,地位也和工人一样。他们也有固定的工作步骤——制动机器,然后穿线,最后摆上布料,开始让机器工作。他们不能放松,要无时无刻地盯好机器,防止中途停下,减少进度,因为每少一分钟都会影响整体。中午他们简单吃个饭,连午睡都省去,又无一例外地去工作,多一休息一分钟也不行。到晚上,别人在休息、娱乐、睡觉,他们还在加班。别人加班顶多也只是到十点多,而他们是加班一般都到十二点多,有时甚至加班到天亮。爸爸每天还要办几十斤的货物、材料,一天下来,就没有休息时间了。我爸爸说:“我们家的工厂只是全镇工厂的缩影,要想创造财富,必须付出辛勤劳动”
毛线让东莞市大朗镇成为一块宝地,大朗的毛衣温暖了全球,给世界增添亮丽的色彩,大朗毛织人以辛勤劳动使大朗镇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者:东莞市大朗镇崇文小学 六年级 4班 郑鸿杰;指导老师:叶雪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