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东莞,长于东莞。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着千年古韵,又跃动着现代文明的脉搏。它像一本翻不尽的书,既有泛黄书页里的墨香,又有崭新篇章中的光彩。作为这座城市的小小推荐官,我愿以笔为舟,载你徜徉于东莞的江河湖海、街巷烟火。
狮舞岭南,镌刻血脉中的文化图腾
我的根扎在东莞韶关的一个小村落。每逢春节,村口的锣鼓声便如春雷般炸响,震得屋檐上的积雪簌簌而落。两只金红相间的醒狮踏着鼓点跃入场中,狮头高昂时似要衔住天边的云霞,狮尾低伏时宛若游龙潜入碧波。最令人屏息的是“采青”时刻:狮身轻旋如陀螺,狮口精准叼住高悬的生菜,刹那间鞭炮齐鸣,漫天红屑如蝶纷飞。老人们说,这舞动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东莞人骨子里的勇毅与吉庆。狮头上的108颗铜铃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铮铮铁骨,又似在吟唱东江纵队保家卫国的热血诗篇。
湖山入画,描摹生态之城的诗意栖居
如今我生活在松山湖畔,这里的四季皆可入诗。春晨薄雾中,木棉花如火焰灼灼,倒映在镜面般的湖水上,恍若天地间悬着一幅水墨丹青;夏夜蝉鸣时,月光碎银般洒落湖心,晚风裹挟着荔枝的甜香掠过鼻尖;秋日斜阳里,落羽杉将碧水染成琥珀色,白鹭振翅划破长空的寂静;冬日暖阳下,骑行道旁异木棉绽放如云,粉白的花瓣随风飘入读书少年的衣襟。若说松山湖是城市佩戴的翡翠,那么大岭山的同沙水库便是遗落山间的明珠。水库边的荔枝林里,老农用竹竿轻敲枝头,红玛瑙般的果实便扑簌簌落入箩筐,清甜的汁水沁透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烟火人间,烹煮舌尖上的莞邑乡愁
若要问东莞的滋味,必得从晨曦中的烧鹅铺说起。大岭山的古法烧鹅需用荔枝木慢烤,琥珀色的脆皮裹着脂香四溢的嫩肉,咬下时“咔嚓”轻响,肉汁便裹着果木的芬芳在舌尖漾开。石龙的奇香鸡则需佐以秘制沙姜,鸡肉滑嫩如凝脂,咸香中透着丝丝回甘。更不必说寮步的糯米糍软糯弹牙,道滘的裹蒸粽棱角分明,中堂的鱼包鲜掉眉毛。这些美食不仅滋养着东莞人的胃,更封存着游子心中最柔软的乡愁——阿婆灶台前氤氲的热气,祠堂宴席上喧闹的欢笑,都是岁月酿成的陈年佳酿。
智造星辰,照亮未来之城的璀璨征途
当夕阳为东莞大道镀上金边,国贸中心的玻璃幕墙便化作万花筒,折射着这座“世界工厂”的蜕变之光。OPPO、vivo的研发中心里,工程师正在为手机植入“东莞芯”;散裂中子源的银色穹顶下,科学家探索着微观世界的奥秘;华为小镇的欧式建筑群中,5G技术正编织着万物互联的未来。在这里,传统龙舟竞渡的号子与机器人组装线的嗡鸣谱成交响,祠堂门楣上的石雕貔貅与无人机表演的流光溢彩相映成趣。
这就是我的东莞——它左手挽着历史的厚重,右手牵着未来的绮梦;它既能以狮舞锣鼓震撼天地,亦可用科技之光点亮星河。作为新时代的小小推荐官,我愿继续书写这座城市的传奇,让莞邑大地的故事,随着珠江的浪花,奔向世界的海洋。
作者: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六年级 7班 卢伟林;指导老师:周亚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