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东莞即将进入“两会时间”。过去一年,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这一中心大局,认真履职、建言献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经济大市勇挑大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即将召开的2025东莞两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2025东莞两会·预热”系列报道,对市人大、市政协工作亮点、代表委员风采进行报道,讲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的故事、难忘经历和收获体会,并回顾2024年重点工作,敬请垂注。
“制造业是东莞的‘王炸’,全国无人机产品零配件近70%来自东莞,具备发展低空经济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市人大代表陈晓红长期致力于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作为异能无人机总经理、东莞市无人机协会执行会长,她每年都会走访协会成员单位,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瓶颈及企业需求,并提出多项专业建议。
2025年东莞两会,陈晓红带来了多份建议,呼吁东莞加大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力度,打造特色工业旅游线路,通过工业旅游、科普宣传等方式,将企业发展理念、高新技术知识及优质莞货推广至大众生活,进一步擦亮“东莞制造”的金字招牌。

深调研:
低空经济产品零配件70%产自东莞
走进常平镇京九路赢芯产业园,5000平方米的无人机科普综合体验馆内,不仅展示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历程,还通过拆解无人机零部件、展示生产流程和最新工艺,让参观者深入了解无人机的制造过程。馆内陈列的各类无人机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集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课程开发、教育培训和工业旅游于一体,依托自身无人机研发生产资源,主打‘生产+旅游+教育’模式,致力于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自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陈晓红提出的多项建议,均与无人机产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陈晓红调研发现,东莞发展无人机产业以来,试飞场地问题一直是个难题。由于缺乏专业试飞场地,许多企业不得不将测试工作转移到外地,甚至将生产基地外迁。她建议政府加大对无人机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专业试飞场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陈晓红介绍,低空经济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东莞在这一领域优势明显;中游是核心,即各类飞行器产品,深圳、成都等地走在全国前列;下游则是产业融合,通过不同应用场景衍生出低空全产品、地面相关产业链及相关服务。
“全国70%-80%的低空经济产品零配件和原材料来自东莞。然而,中游的飞行器制造和下游的应用场景开发仍需进一步加强。”陈晓红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低空经济成为东莞的支柱产业。

建良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无人机操控员缺口高达100万人,相关人才严重短缺。行业发展,人才先行。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其认知有限,而无人机研发、生产、操控以及后期维修、管理等岗位需求将日益增加。
作为东莞市无人机协会执行会长,陈晓红积极推动无人机教育与科普工作。异能无人机与东莞电子科技学校、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打造了一套成熟的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了无人机产业数字智慧平台。该平台不仅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为无人机行业的科普研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陈晓红表示,东莞低空经济产业基础雄厚,但也存在明显短板。要将低空经济打造为东莞的支柱产业,仍需在两方面发力: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机场、天路等设施,抢占市场先机;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为行业输送更多通空勤、地勤、管理、指挥、调度、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东莞无人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陈晓红建议在中小学科普教育中增加无人机板块内容,在东莞市普通高中开设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无人机自主招生项目,并建立无人机中高本衔接通道,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路径。
此外,陈晓红还建议打造东莞特色工业旅游线路,为开展工业研学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她表示,与传统的旅游观光不同,工业旅游集学习、体验、消费于一体。东莞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可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开辟多条线路,打造多元化工业旅游内容,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业旅游实践中。通过工业旅游,游客不仅能学习企业先进理念,还能进一步擦亮“东莞制造”的名片。
“作为人大代表,一定要多听真话、敢讲真话,深入基层倾听民声。”陈晓红表示,东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这让她能够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认为,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是传递基层的声音,还要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