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横衍家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自古以来,人们每逢春节都会去观看千角灯,企求添丁。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莞城风俗。
东莞千角灯是东莞特有的糅合传统手工扎制与书画、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民间瑰宝。不仅如此,东莞千角灯的制作还是代代相传,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考究,被称为千古一灯。
东莞千角灯的文化特征十分丰富,它的制作工序也十分精细复杂。东莞千角灯的结构十分复杂,整个灯分为灯顶、灯柱、灯体、灯带、灯盏五部分。其中最特别的属它的灯体结构,有200多个大小不等的浮凸立体等边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梯形。
东莞千角灯的结构极其繁复,做工非常考究。千百年来,这门技艺全靠师徒之间口口相传,从险些失传到后继有人,这里面饱含着手艺人内心的执着与坚守。
在时间的长河中,东莞千角灯获得的成就斐然。2005年,东莞千角灯在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中华彩灯设计大赛中获"山花奖"金奖第一名和"中华第一灯"美称。2006年,东莞千角灯参加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览,获得金奖。2018年9月,东莞千角灯走进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这些奖项无不说明了东莞千角灯在东莞甚至全国的地位。
东莞千角灯现存于世离不开传承。而这些传承人物中,尚在人世的主要有两位。他们分别是张金培和张树祺。张金培,又称张佛,他不但熟知制作技巧,而且改进了千盏小灯的用材,他在2005年参加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中华彩灯展中,使东莞千角灯获得一系列美誉,后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而张树祺自幼跟随父亲张金培学习千角灯的扎作。他制作的千角灯,既延续了传统方式,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千角灯具备牢固性和可拆卸性,为宣传与展示千角灯提供了极大便利。
每逢元宵、中秋佳节前后,数千盏千角灯在夜空中形成一片奇丽的景色,人间四季过了数载,它们依旧一往如昔。
朋友们,踏上去往东莞的旅程吧。在东莞,不仅有中华第一灯“千角灯”的美丽倩影,还有“东莞智造”,“东莞潮玩”……可以见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洋溢着蓬勃的现代气息。
作者:东莞市横沥中学 初二 13班 蔡昊运;指导老师:程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