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虎门外语学校初中部 丁思彤 《莞香未冷》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0 21:01:19

端午的雨丝裹着莞香的气息沁入车窗时,我正穿过东江大桥。许久未归的游子忽然发现,记忆里那个灰扑扑的工业城市,竟在时光里酿出了新的醇香。街角榕树下,几位阿婆正用竹篾编着千角灯的骨架,彩绢在她们布满老茧的指间流转,恍如当年奶奶教我扎灯笼时飘落的木棉花絮。

莞香氤氲处,光阴沉淀千年。去年修复的莞香制作坊里,三十八道工序在年轻人手中流转如歌,如溪水绕过青石的年轮,削香姑娘眉梢沾着零星碎屑,古法与新声在指缝间悄然生长,让我想起儿时总在祠堂角落寻到的香木碎末。老师傅将新制的线香递给我时,檀香忽然化作千年前海上丝路的潮声——原来这缕青烟,早在我们开始丈量时光之前,便悄然萦绕于东莞的历史脉络之间。

腊味醇厚酿就人间烟火。城西的腊味铺子依然挂着那方“莞城老号”的牌匾。老板第五代传人阿昌哥的刀工还是那样利落,红白相间的腊肠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要留三分肥,才有荔枝木的烟火气。”他说话时,檐角风铃正撞碎满室咸香。我想起奶奶总在冬至前蒸晒腊味,她说东莞的季风里藏着让时间慢下来的秘方。

千角明灯照见匠心如月。莞城老街的骑楼下,八十岁非遗传承人正在绷紧最后一根竹篾。千角灯六百个彩绘绢面渐次舒展,麒麟瑞兽在光影中苏醒。而三十公里外的松山湖实验室里,年轻工程师正将传统灯彩元素转化为全息投影数据。当古法榫卯与数字建模在云端相遇,这座制造业名城展现出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

龙舟鼓点激荡江河血脉。中堂镇的龙舟趁夜色潜入梦境。鼓点击穿二十年光阴,我又成了那个骑在父亲肩头看桡手破浪的孩童。江水仍记得每道船桨刻下的纹路,两岸荔枝林沙沙作响,应和着“起龙”仪式中苍老的龙舟调。夺冠的刹那,我看见龙头红绸飘过岸边的智能产业园,现代楼宇的玻璃幕墙倒映着粼粼波光。

淬火的麒麟撞进教学楼,金属与鼓点咬出第一粒火花。体育馆穹顶下,年轻的指节,正校准赛博图腾的脊椎骨。LED眼珠吞吐雷雨,彩绸随电流涨成潮汐。绣纹里游动的霓虹血管,闪烁祖辈织入经纬的二进制密码。这座城在钢架间豢养春天,祠堂的根须穿过地铁心脏生长。每当齿轮咬合古调的音节,神兽瞳孔便绽出一簇新淬的火焰。传统绣纹与赛博光影奇妙交融,恰似这座城的灵魂——在钢筋森林里守住祠堂的香火,又让古老技艺在智造之都开出新蕊。

或许真正的乡愁从来不是挽歌,而是像东莞这般,让千年文脉在时代齿轮间生长出新的年轮。当飞机掠过狮子洋上空,我忽然看清了:这座城市的月光,始终照着莞草编织的摇篮,也照着世界工厂不眠的灯火。

作者: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中部 初二 13班 丁思彤;指导老师:王跃

 

编辑: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