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横沥中学 黄可 《千角灯,点亮非遗传承的中国梦》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0 15:48:40

千角灯,点亮非遗传承的中国梦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莞的小小推荐官黄可。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东莞的非遗世界,认识一项让我引以为傲的传统技艺——千角灯,并分享我与这项非遗的故事,以及它背后承载的文化传承与中国梦。

初见千角灯,惊艳的邂逅

记得那是我十岁那年的元宵节,父母带我去莞城区的文化广场看花灯。夜幕降临,广场上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然而,最吸引我目光的,却是一盏巨大的、造型奇特的灯。它通体由竹篾和彩纸制成,灯身布满密密麻麻的小角,每个角上都点缀着精美的图案。灯光从内部透出,将整个灯映照得五彩斑斓,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

父亲告诉我,这就是东莞著名的非遗项目——千角灯。它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千角灯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扎架、糊纸、绘画、装饰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匠人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

走近千角灯,匠心的震撼

那次邂逅之后,我对千角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原来,千角灯不仅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更承载着东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灯身上的每一个角,都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愿望,例如健康、平安、幸福、富贵等等。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莞城区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亲眼目睹了千角灯的制作过程。只见匠人们熟练地用竹篾扎出灯的骨架,然后用彩纸糊出灯身,再用画笔在灯身上描绘出精美的图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传承千角灯,少年的责任

看着匠人们专注的神情,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和坚守。然而,我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千角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的制作工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作为一名东莞的小小推荐官,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为传承千角灯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我开始在学校里向同学们介绍千角灯,并组织大家参观非遗展览,体验非遗技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千角灯,爱上千角灯,共同参与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千角灯与中国梦,文化的自信

千角灯,是东莞非遗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匠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传承千角灯,不仅是传承一项技艺,更是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以千角灯为榜样,学习匠人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角灯,点亮了东莞的夜空,也点亮了我心中的中国梦。作为东莞的小小推荐官,我诚挚地邀请大家来东莞,欣赏这项精美的非遗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非遗技艺就一定能够代代相传,中华文化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东莞市横沥中学 初三 18班 黄可;指导老师:肖胜美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