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张俊,了解东江地区红色税收故事
为更好地活化利用本土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有利条件,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持续开展“东纵微课堂”教育活动,讲述东江纵队老战士高风亮节的故事,广泛宣传东纵历史文化,弘扬东纵精神。
故事梗概
东江纵队的后勤军需工作是随着部队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部队初创时期,主要经济来源和粮食供给一方面靠地方党组织在当地筹措,一方面靠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援助。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特别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致使部队的军需供给极其困难。根据中央关于独立地征收抗日税捐的指示,要求部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解决给养问题,部队加强了后期军需工作,而建立税站征税成了当时部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1940年1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在梅林坳建立税站,随后又在布吉的水径、乌石岩的白芒和惠(阳)宝(安)边地区的三家村、盐田坳等地先后建立税站。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逐步建立了宝安、沿海、东莞、大亚湾、港九共5个税收总站和下属的39个分站。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完善了税收机构和制度,建立了税务总站、中站和分站三级建制,制订了《东江解放区征收税率条例》,建有路西、路东、惠东、博罗、港九共5个税务总站,下设13个中站,107个分站,税收工作人员共有900多人。
红色税站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常常是冒着生命危险收税。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东江地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红色税收战士就有100多位。本文介绍了他们中的两位,他们的故事背后,凝结着税务烈士们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赋予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小贴士
(一)杨西乡
1941年,当时的东莞县面积为8097平方里,分为一、三、四三个区署,共辖42个乡,人口共有男154474口、女133539口。其中就包含了杨西乡、连平乡、大沙乡、金桔乡等乡镇。
(二)大片尾游击队税站旧址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后,为冲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保障部队给养,纵队司令部决定成立东宝路西税务总站,并在各地成立税收分站。大片尾税站建在大片美村的五郎家塾(即大片美村陈氏家祠,又名“陈家厅”),是隶属于路西税务总站东莞中站的一个分站。白天税务人员深入到连平圩、大沙圩、大塘圩、杨屋圩等圩市征收税款,傍晚回到税站缴款,税款集中后再缴到路西总站。税务人员除了做好征税工作之外,还经常深入各村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组织农抗会、青抗会、民兵等抗日团体,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搜集和传递情报,积极组织群众参军参战。
1945年冬,大岭山区的抗日民主政权转入地下活动,税站不能公开收税,税站人员就转入隐蔽活动。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时,该税站撤销。大片尾游击队税站遗址于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5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三)宋天生用来收税装税金用的背袋
(四)关金券
关金劵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国民政府原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跌,影响关税收入。1930年,国民政府为维持关税收入,决定在海关征收关税时,由原征收银两改为征收金两,定值0.601866克纯金为1单位的比值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0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委托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关金兑换券。
1931年5月,正式发行关金券。关金券最初的发行目的只是为进口商提供纳税的便利,并不在市面流通。1942年4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并增加发行贰拾元、伍拾元、壹佰元、伍佰元等面额券参与流通。从此,关金券失去原来发行时的关税职能,而成为大面额的流通货币。
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圆券,废除法币和关金券,同年11月21日停止收兑关金券,关金券正式作废。
关金券共流通17年半,其间正式发行的关金券种类有47种,未发行的有4种。由于国民政府严重财政危机,恶性通货膨胀迫使关金券进入流通领域,最终不但没有稳定金融,反而成为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