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 |全国首批全省首个!东莞港将船舶油污水“洗心革面”“变废为宝”
东莞+ 2025-02-19 20:46:23

2月18日,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在沙田镇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正式投产。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船舶污染物集中收集、储存、处置中心示范项目,这里将如何把令人头疼的船舶油污水变废为宝?2月19日,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智能工艺

船舶油污水的“洗心革面”之旅

走进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记者的第一感受是这里高度智能化的运作模式。园区内,现代化的设备整齐排列,几乎看不到太多工作人员的身影。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处置流程主要依靠智能化系统运作,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同时提高了处理效率和精准度。

在处理车间,记者看到油水分离罐正在高效运转。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设备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自动完成油污水的升温、静置、分离等一系列步骤。经过处理后,污水COD值降至500PPM,远低于环保排放标准,可以纳管排放;分离出的油品经过进一步提纯后,又能重新投入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船舶油污水是由专门的企业收集后运载过来的。这些企业配备了专业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将油污水从船舶接收转移到处置中心,确保了整个过程的环保和高效。

此外,该项目采用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污水处理技术,可实现船舶压载水、洗舱水、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填补了东莞港在船舶污染物处理领域的技术空白。

随后,记者来到中控室,这里是整个处置中心的“大脑”。记者看到操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屏幕监控着各个处理环节的运行情况。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数据和流程图,从油污水的接收、预处理,到最终的分离和净化,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精准控制。

“整个处置流程都是通过智能化系统操控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处理过程的精准和稳定。”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定位问题,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要。”

区域协同

大湾区绿色港口建设的“新引擎”

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不仅是东莞港的环保利器,更是大湾区绿色航运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不仅能处理东莞港的污染物,还能为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等大湾区主要港口提供服务。每年40万吨的含油污水处理能力和6万吨的废矿物油处理能力,使其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近海污染防治综合处置中心。

在中心的码头区域,记者看到一艘艘船舶正在排队等待卸载含油污水。一位船长告诉记者:“以前处理这些含油污水很麻烦,现在有了这个中心,不仅方便,还环保,我们也能为绿色航运出一份力。”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柏安表示,这一项目的启用填补了东莞港配套船舶污染物环保处理设施的空白,为珠江口海域的生态保护树立了新标杆。未来,东莞港将深化与周边港口的合作,推动大湾区绿色航运的发展。

示范引领

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东莞智慧”

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的启用,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示范项目,这里不仅实现了船舶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为全国港口的环保转型提供了“东莞智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中心的工艺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采用的“高级氧化联合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不仅高效环保,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一工艺,东莞港不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节能又减排。

未来,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还将建设东莞港首个罐式集装箱清洗站场,利用已投产的污水、尾气处理装置,增加罐式集装箱和罐车自动清洗设施4套,打造海陆一体综合处置中心。

吴柏安表示,东莞港将继续深化绿色港口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提升港口的“含绿量”,以绿色发展拉动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为广东绿色港口建设贡献更多“东莞智慧”。

文字:记者 刘敏珍 图片:记者 陈帆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