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课间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2025年春季学期,东莞市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全员体育运动,各中小学全面落实校园体育2小时,让孩子走出课室、走向户外,享受阳光、健康成长。
东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抓实抓细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还通过多样的体育课程和丰富的赛事活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成长为“终生运动者”。
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各中小学校制定方案,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推进全员体育运动,通过增加体育课课时、优化创新课程编排、健全完善赛事体系、开展、建设学生体育社团等,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微运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全面落实校园体育2小时。同时,研究灵活使用体育场地、设施设备,通过打造“微运动场”等,为学生体育运动创造条件。
跳绳、毽子、沙包……开学前两天,南城阳光中心小学向同学们发布了课间游戏征集令,让同学们为自己的课间活动提供安全、健康、快乐的好点子、好创意,丰富课余生活。这个学期,孩子们的课间休息从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有1次大课间活动,上午大课间40分钟,下午大课间35分钟,每节课时长变为35分钟。一天下来,每个孩子都有2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为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进行体育锻炼,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至少安排1个课间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初步统计全市超三成学校设置了两个或以上的15分钟课间,部分学校所有课间均达到15分钟。严禁挤占学生课间,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微运动”,让孩子的欢声笑语充满校园。
每天上午和下午,长安镇厦岗小学分别设置了总计45分钟和30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涵盖操场、教室、走廊及校园空旷区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其中,上午8:50—9:05,全校学生在教室及走廊进行“柔韧拉伸游戏”,伴随校园广播和视频指导,充分活动关节和肌肉,提升身体柔韧性;9:45—10:00的“视觉追踪游戏”在教室内展开,学生们通过上下抛接乒乓球,锻炼视觉追踪能力和专注力;10:40—10:55,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特色课间活动,由年级主任与教师共同设计适合年龄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14:40—14:55,学生们进行“手眼协调体育活动”,两人一组抛接乒乓球,提升协调能力;15:35—15:50,学生们在操场及附近场地进行“跳长短绳体育活动”,长绳跳绳以小组为单位,短绳跳绳则自由组合,既锻炼体能,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统筹优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安排,2025年春季学期具备条件学校先行试点,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评估实施效果并总结推广经验。2025年秋季学期一开学,全市小学、初中学段将全面推行每天至少1节体育课,并编入课表,体育活动课以班级或年级等单位进行。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安排3—5节体育课。学校将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引入更多有趣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松山湖中心小学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上午设40分钟大课间,每天下午设置1节健身技能活动课,学生每天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健身技能课堂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组开展体能训练,包含韵律操、跑操、体能游戏等内容,每学期由体育课程组与年级组织开展篮球、足球、跳绳、田径、羽毛球等多种体育项目比赛。同时,学校从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保障,例如在高低段校区分别设置共享体育器材柜,方便学生随时取用,并通过定期检查开展情况、设立体育活动优秀学生和班级奖项等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长效机制。
开展体育普及性赛事活动
健全和完善“市—镇—校(级/班)”三级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市级、镇街、校级运动会、班级联赛、趣味运动会等,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广泛开展校级、年级、班级单项体育比赛,如结合东莞篮球城市特色打造“校BA”,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研究将镇街、学校举办常态体育赛事活动等作为加分项目纳入全市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鼓励镇街、学校积极举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
东城构建了“课程+活动+赛事”三位一体的体系,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展示竞赛活动。比如,在篮球方面,东城建立起“街道—学校—班级”常规运转的校园篮球三级竞赛体系,强化校园篮球师资队伍,全力推进篮球大单元教学改革,推进校园篮球学练赛一体化实施。此外,东城各校不断把武术、舞狮、跳绳等项目等传统体育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教材,实现传统体育技艺与现代校园生活深度融合。
长安积极整合教育和体育资源,面向镇内所有中小学生推出了体育联赛。联赛以普及性、竞技性、特色性为原则,精心挑选八大项目,涵盖篮球、足球等核心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项目,以及棋类等特色优势项目。
大朗秉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结合镇情制定“双能少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体育赛事发挥综合育人功能,推动体育教育革新,提升学生体能与技能。在项目设计上,大朗镇采用“1+N”模式,以篮球为核心项目,搭配足球、排球、武术等多元特色项目,契合学生不同兴趣,满足多样化需求,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