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洒向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便苏醒了。悠扬的歌声在小区里回荡,像一支温柔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欢快的舞步在街头跃动,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欣赏。
岁末年初,舞蹈是东莞人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窗上贴满了寓意吉祥的红色剪纸。人们走出家门,跳起了承载着民俗记忆的舞蹈。其中,麒麟舞最为引人注目。它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武术和杂技融为一体。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摆动麒麟尾,配合着锣鼓乐队欢快的节奏,麒麟时而耍尾,时而舔脚,时而舔身,将祥瑞之兽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
麒麟舞在东莞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就已盛行。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传统艺术更是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斩获金奖,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麒麟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寄托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的美好期盼。
舞蹈的余韵还未散去,悠扬的歌声又悄然响起。东莞的音乐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四大歌王"。
首先是粤剧音乐。受岭南文化的熏陶,粤剧以梆黄为主要声腔,高胡、二弦、扬琴、锣鼓等乐器交织出优美的旋律。节奏多变,唱腔婉转,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紧接着是沙田地区的咸水歌。这是水上居民的传统民歌,一男一女用粤语对唱,旋律婉转动人,歌词即兴创作,真假声巧妙结合,拖腔悠长婉转,引得观众情不自禁地轻声和唱。
"唐山过台湾,无半点钱..."曲调丰富的客家山歌响起。松口调、石马调等特色唱腔穿插其中,竹板与锣鼓的伴奏更添韵味。歌声刚落,台下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登场的是古老的木鱼歌。它以粤语演唱,句句押韵,节奏明快。木鱼、三弦等乐器组成的伴奏,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令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夜幕降临,这片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东莞的传统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而舞蹈与音乐,便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颗。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 六年级 3班 赵子涵;指导老师:孟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