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中堂镇实验中学 袁晓晴《民间工艺瑰宝——东莞千角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9 15:31:25

傍晚时分,夕阳坠山,染红的天边已镶上了几颗稀落的残星。眺望远方,高楼林立,绚丽多彩的灯牌同晚霞一起织成了人间烟火,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情愫。红彤彤的灯火,像一盏巨大的灯笼,将我的思绪牵引回了那年盛夏的记忆之中。

记得七月上旬,我跟着朋友踏入了东莞文化馆元宇宙展馆。刚踏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厅,我们便被壮观的门面所吸引,仿佛穿越千年的文化底蕴,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我抬头仰望,一盏巨型的东莞千角灯映入我的眼帘,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展厅。

我呆立当场,眼前的这盏灯彩,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一盏巨大的灯笼,但细细观赏之下,却发现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宛如一座精美的迷宫。无数小灯巧妙组合,宛如千盏灯火汇聚一堂,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千角灯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柔光,将灯体上的纹样映照得栩栩如生,灯顶上的彩龙仿佛正在腾云驾雾,随时准备腾飞而出与我们共舞。

旁边的牌子记录着千角灯悠长的历史。东莞千角灯,是广东东莞的民间工艺瑰宝,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后裔,元初时赵家开始扎制千角灯,每十年制一盏新灯,于正月悬挂于莞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聚集于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进口、家宅平安,这,成了莞城一大风俗。

从介绍员的口中,我得知千角灯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它的做工十分考究,每次制作就要耗时十月之久。一千个角,一千盏灯,集书画、剪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堪称民间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它的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流传,全凭师傅口头身授,因此极易失传。

望着眼前的千角灯,我不由得想到杨鹤宾的诗句“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千角灯寓意着不仅人们对和谐、繁荣的殷殷期盼,更是东莞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角灯挂起,便象征着团圆与幸福,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心中涌起一份深深的思念。

我想,这盏千角灯已不再是一盏普通的花灯。它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更承载着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发扬的信念。我游走于展厅之中,除了千角灯,还见到了龙舟、醒狮等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仿佛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我想,这盏千角灯不再是一盏普通的花灯,它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更承载着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发扬的信念。

我游走于展厅,除了千角灯还见到了龙舟、醒狮等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仿佛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莞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以及长久不衰的优秀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而这份记忆与情感也如同眼前的灯火一般,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此刻,漆黑的夜幕上已缀满繁星,大街小巷仍灯火通明,构成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我知道,正是这一代代东莞人民的努力与坚守,才使得这份美丽的风景与文化得以传承。而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承担起这份责任与使命,去学习、去保护、去传承并发扬光大东莞的优秀文化,让它们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东莞市中堂镇实验中学 初三 5班 袁晓晴;指导老师:罗志军

 

编辑: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