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千载文明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传统文化,是岁月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它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时光的长河中奏响着动人的旋律。大家好,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领略东莞非遗——千角灯的魅力。
千角灯源自宋代宫灯,是广东东莞特有的民间工艺瑰宝,糅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它由一千个角和一千盏灯组成,竹制骨架支撑起整个彩灯,一千多个三角形图案点缀其间,并缀有大小彩灯一千多盏。千角灯附有24条灯带,上绘花卉及人物图案。该灯为纸扎工艺,其核心在于必须有一千个角,整个灯分为灯顶、灯柱、灯体、灯带、灯盏五部分。灯顶部分主要是用铁丝扎作八条立体彩龙的骨架和圆形的大宝顶。灯体部分则主要由三角形和四方形的立体结构拼接而成。灯顶八大角上有八条立体呈腾飞状态的彩龙,八角中每个角有三条灯带垂下。灯带从上往下分为八格,每一格双面都绘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画。特别是千角灯的灯体结构,有200多个大小不等的浮凸立体等边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梯形。集书画、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工艺于一体,被誉为“千古一灯”。
千角灯的制作工艺极其繁杂,最为人称道的是每个角上都挂着一盏小灯,这1000盏小灯犹如繁星闪烁。灯上还绣有精美绝伦的图案,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传统吉祥图案栩栩如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这些图案不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寄托,它们随着千角灯的传承,将东莞先辈们的精神延续至今。现存的东莞千角灯共有四盏,分别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博物馆、文化周末剧场、市民艺术中心非遗展厅和广东省非遗馆展厅。
千角灯的制作技艺复杂,无图纸和样本流传,全凭师傅口传身授。由于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千角灯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角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传承。它象征着“千个角、千盏灯”,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2004年初,东莞市莞城区人民政府为了重现千角灯这一民间工艺瑰宝,邀请原莞城工艺厂87岁的张佛和84岁的尹全老艺人制作千角灯,两位老艺人在耄耋之年,带领着两家人,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制作,终于制作出一盏宽3.5米,高4.5米的千角灯。24条灯带,则由莞城画家共同绘制,并于2004年9月14日在人民公园博物馆对外展出,2005年再制作另一盏千角灯赴沈阳展出,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第一名和“中华第一灯”光荣称号。
如今,千角灯已成为东莞的文化名片。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让人们感受到东莞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 4班 梁梓馨;指导老师:刘雪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