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我的家乡,孕育了独特的风味。这种风味的独特之最,就呈现在美食之中,每一道莞邑美味,都能让远方的游子落下泪来。
自古,在东莞都有“秋风起,食腊味”的说法。每至秋风大作,傍晚的餐桌上就一定会有腊味的出现。东莞的腊味可分为十几种,有白沙油鸭、金银润、腊猪头肉等,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腊肠。腊肠也叫矮仔肠,体长二三厘米,具有颗粒感的矮胖身材格外惹人喜欢,待蒸熟上桌,夹起一个轻轻一咬,顿时,汁水在舌尖破开,腊肉迸浆而出,唇齿留香。
腊肠制作要讲究三个方面:一是色泽,品质上佳的腊肠表皮泛着鲜亮的光;二是质感,腊肠摸上去是紧绷的,肉质是紧密的;三是味道,蒸熟上桌后香气要浓郁,口感要鲜美,这样才能称得上“好”。
再说,东莞厚街镇的烧鹅濑粉,是大多数本地人的早餐选择。色泽金黄,肉质滑嫩,咸香酥软的烧鹅搭配上雪白的濑粉,一经入口,便会让你“相见恨晚”。吃完鹅肉和粉,底下的高汤也不能错过。正宗的汤底都是选用整只鹅,脱毛洗净,再加上各种药材和香料熬成的。靓汤一定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小火慢熬,才得出精华。一掀开锅盖,白雾蒸腾,香气飘散,下面的汤虽浓但清。淋在白腾腾的濑粉上,再铺上几片极品烧鹅,最后撒上几朵葱花,定让你垂涎三尺。俗话说,“金鹅银濑”,果然名不虚传。
如果有一种幸福是烧鹅濑粉给的,那么就有一种期盼属于东莞的煨猪腰。猪腰洗净,用火烧去上面的毛,放在荷叶中,撒上胡椒,包起来埋在炭火的余烬中慢慢煨。煨好后的猪腰不能马上吃, 要先用吸管把煨出来的汁吸掉,再蘸着椒盐吃,此时的猪腰,不老不嫩刚刚好。吃到嘴里,便是一种美味。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亦有提到:腰片炒枯则木,炒嫩则令人生疑,不如煨烂,蘸椒盐食之为佳。
之前听楼下的阿公说,因为煨猪腰不赚钱,许多人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四处谋生,现在在东莞的深巷老宅中都很难找到,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吃到了。说这话时,他充满了期盼的眼神。我心里默默地想,应该不会等太久的,东莞政府鼓励发展非遗文化,相信不久煨猪腰就可以重回大众的视野了。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又何尝不是承载着一方人的回忆与情意呢?家乡的美食,承载着我的自豪与幸福,在不经意间,破土,生根,发芽。我爱我的家乡——东莞,我更爱莞邑美味,欢迎大家来做客哦!
作者: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初三7班王蕾婷 指导老师 叶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