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黄娜茵 《莞香伴我上学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9 02:43:04

清晨六点半,我揉着眼睛跳上爸爸的小车。从樟木头到松山湖的45分钟车程,是我观察东莞的黄金时间。爸爸驾车驶过莞樟路时,妈妈塞给我的莞香香囊在书包上轻轻摇晃,这是我在寮步非遗展销会上买的,香气混着晨风唤醒我的城市推荐官使命。

车轮上的历史课。那天爸爸的车在环城路抛锚,妈妈指着远处的白色建筑群说:“看,那就是虎门海战博物馆。”透过车窗,我望见林则徐雕像的剪影刺破晨雾。后来我们去那里研学,我在展柜前趴了半小时——林大人那架带裂痕的望远镜,镜筒里真的刻着“道光二十年 威远”!当我在电子屏上复原当年的海战场景时,好友小雨突然说:“这裂痕像不像东莞的掌纹?记录着疼过也拼过的岁月。”

科技园里的烟火气。每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会经过松山湖科技园。我最爱看华为溪流背坡村的欧式尖顶映着夕阳,像童话城堡。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寒假参观的散裂中子源装置,那个银色大圆环让我想起外婆的玉镯。讲解员姐姐说它能看清原子结构时,我脱口而出:“那能看见莞香分子的舞蹈吗?”后来科技节,我们看见了用中子成像技术扫描莞香木,发现每道纹路都藏着百年雨水的记忆。

跨镇非遗奇遇记。上学期,我们去寮步参加莞香文化节。在非遗工坊,黄阿姨教我用月牙刀“开香门”。当沉香木渗出蜜色香脂时,我忽然想起樟木头观音山的晨露。黄阿姨说:“你们松山湖学校的孩子真幸福,每天在科技和传统之间上学。”我把这句话写进周记,语文老师批注:“这就是东莞的AB面。”

双城记里的莞香梦。每周往返樟木头和松山湖,我收集着两地的晨昏。清晨出门时,观音山的晨雾还沾着客家山歌的尾音;傍晚回家时,科技园的玻璃幕墙正把晚霞折射成数据流。上周补习的作文课,我写下这样的句子:“东莞是辆永不熄火的校车,前轮扎在千角灯的纹样里,后轮印在散裂中子源的轨道上。” 今天整理书包时,莞香香囊掉出几粒香粉。妈妈说要给我换个新的,我却小心收好这些碎屑——它们记录着我与东莞同频共振的每个瞬间。如果让我推荐家乡,我会说:欢迎与我一路同行!从客家古镇到科技新城,45分钟就能穿越东莞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初中部 初三 14班 黄娜茵;指导老师:郗希娟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