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仿若一支细腻的画笔,勾勒出古今交织的斑斓长卷,将莞邑的魅力娓娓道来。
初入莞城老街,巷陌纵横间,古香古色的小楼阁整齐地坐落于街道两侧,古韵扑面而来。街道上热闹非凡,两边都是卖东莞传统民间工艺的小摊,有芳香可口的腊肠,有色彩缤纷的彩札,有震撼人心的千角灯……种类丰富,形态各异,一瞬间便吸引了我。
在琳琅满目的东莞传统工艺品间兜兜转转,偶然间,我拐进了一条清幽的小巷。这条小巷与外面的街道界截然不同,并不像外面那般热闹,相反很清净。我好奇地打量着这条不起眼小巷,不远处,一间不起眼的小屋映入眼帘,门上挂着一块有些褪色的木牌——“莞草织坊”。
轻轻叩门,门一会儿便开了。门后,一位阿婆拄着拐杖站在那里,她头发花白,目光却是矍铄的。见到我后,她先是眼前一亮,然后热情地将我迎进屋内。屋内光线柔和,四处挂满了形态各异、精巧绝伦的莞草织品,从细密的草席到精致的手包,从古朴的草鞋到灵动的动物造型摆件,每一件都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
“这些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阿婆。
“这,是东莞的草织工艺。”阿婆缓缓道来,眼神里充满了怀念与热爱,“来,我织一个给你看看。”
阿婆坐在陈旧的木凳上,身旁堆满了色泽温润的莞草。她双手娴熟地穿梭,手指灵动如蝶,将莞草按照编织的顺序一根一根地穿插、绕出。不一会儿,一个莞草花纹便在她手中显现。我好奇地凑近,只见那莞草花纹十分精致,细枝末节都处理得十分到位,看上去竟是比外面的工业制品更加细致。
“哇,阿婆,这是怎么做到的?”我好奇地问,眼神里满是崇拜。
阿婆只是笑着递来一小束莞草:“来,试试吧。”
我接过阿婆递来的莞草,笨手笨脚地学着阿婆的样子,试图编出一个花纹来。可那莞草在我手中却不听使唤,根本编不成功。阿婆只是耐心地握住我的手,一点点纠正:“妮儿,这莞草软中带韧,得顺着它的劲儿,就像咱东莞人过日子,再难也能活出精气神儿。”言语间,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东莞人骨子里对传统的敬重与担当,那是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割舍不断的根脉情怀。
离开织坊,夕阳余晖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路上,思绪纷飞,阿婆的话语、手中残留的莞草清香,萦绕不散,不仅东莞草织让我赞叹 ,更是让我意识到,传统应该继续延续,传统的火种,应该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播下、点燃、传递。
我们每个人都是莞邑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在时代浪潮里,愿以青春作楫,渡传统之舟,让东莞的根与魂,生生不息!
作者: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初二 13班 黄暖曈;指导老师:蔡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