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会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作为
工会在身边
2025-02-16 10:58:10

开栏语

五年勇毅前行,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来,广东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南方日报推出“凝心聚力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系列报道,展现全省工会担当作为,团结引领全省职工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10月10日,一场聚焦技能与创新、共绘湾区技能新蓝图的盛会——“湾区同心 技能报国”粤港澳大湾区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108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职工选手,经过2天精彩竞技,决出了个人一二三等奖,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紧紧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找准找实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会路径,积极服务中心大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领域建功立业、作出贡献,在当好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中加速跑。

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广东正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不断发展突破,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广东造”。

广东工会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传统品牌优势,拓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覆盖面,发掘劳动竞赛的种类和形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举办各类竞赛5300多项,参赛职工2746万人次。

数据清洗、训练环境搭建、模型调优……在今年“羊城工匠杯”人工智能训练师决赛实操现场,一个个人工智能训练师端坐在电脑桌前,全神贯注地根据考题操作。

近年来,广东工会进一步拓展竞赛活动种类,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项目纳入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重点关注未来科学、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发挥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新兴职业的发展,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

同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聚力建设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广东工会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劳动竞赛2个在库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大力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地区“上产一千万方”项目等64个在库省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助力攻克一批技术难题,打造一批高质量工程项目。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创新“领军”作用,广东省总工会扎实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实现职工技能水平明显增强、技能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帮助茂名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创新发展,也让我在该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得到精进,很有成就感。”茂名华检实验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茂名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广宁说。过去一年,王广宁走访了茂名两区三市涵盖黄瓜、香蕉、沉香等多家土特产企业,形成了11份调研报告,为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劳模示范作用。

截至目前,广东组建了“省—市—县—基层”四级技术服务队999支,组织7279人次劳模工匠开展5160场技能培训,服务企业5558家,解决技术问题10586个,帮助116105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动员职工创新创造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我将通过成立核燃料创新工作室,定期举办各类科学讲座和培训,鼓励和引导青年员工持续进行‘小创新大作用’科创活动。”作为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大国工匠、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换料专家乔素凯深感责任重大。目前,乔素凯已经主持参与研发了3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最令他骄傲的是他和团队历经10年研发的核燃料组件水下整体修复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全部技术都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广东工会贯通培育孵化、交流展示、推优激励、成果转化等职工创新过程,动员立足本职岗位职工创新创造,提升创新活动效果,拓展工会助创新场景。

去年,广东省总工会举办首届广东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评选出“高档数控机床高速精密电主轴关键技术及应用”“北斗三号高性能基带芯片研制及应用”等100个优秀创新成果,组织动员职工群众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技术等,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要劳动资源,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

为加强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的推荐、运用与宣传,广东省总工会支持职工参评中国专利奖、职工创新补助资金项目和省科学技术奖。其中,广东工会推荐的“五系配套瘦肉型猪选育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24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协同港澳职工创新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职工创新攻关项目超6万个,取得专利成果1.8万个,带动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五年来,广东工会推动劳模工匠取得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职工创新成果548万项。

拓宽农副产品销售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去年12月23日,广东工会助力“百千万工程”消费平台(专区)正式上线,以工会出资、省总补贴、平台捐赠、供应商让利的形式提供帮扶农产品优惠价,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省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工会在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的作用,12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广东工会职工乡村疗休养推进活动 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做实工会消费帮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关心关爱“百千万工程”下沉干部职工、深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强乡村劳模工匠培育、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等措施,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5日,省总工会在清远英德举办广东工会职工乡村疗休养示范性活动启动仪式,面向全省职工发放价值625万余元的疗休养票券3万张。近年来,省总工会以职工乡村疗休养促进农文旅融合振兴,明确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一线职工会员乡村疗休养活动,可使用工会经费补助每人每天不超过600元,每年不超过3000元/人,是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突破性的先行先试;在全省优选在县、镇、村域的139家文旅酒店度假综合体、红色党史国情教育点、乡村振兴聚集点、特色(风情)小镇作为职工疗休养基地。

同时,省总工会把握省际职工疗休养发展契机,及时发函邀请对口合作对口协作区域的兄弟省(市)到广东的典型县、镇、村开展乡村疗休养交流活动达1800批次、引流5.4万名省外职工,扎实推进职工乡村疗休养工作走深走实,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五年来,广东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和家属参与乡村疗休养164.4万人次,带动乡村文旅消费超9亿元,通过工会经费采购“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超25亿元。

此外,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省总工会组织省、市、县(区)、镇、企业五级工会干部、劳模工匠和广大职工共同植树,建成一批“工会林”“劳模林”“工匠林”。去年3月,省总工会联合河源市总工会在东源县举办“广东省总工会林”揭牌仪式,打造具有“工”字特色的绿美广东品牌,并鼓励各级劳模通过“认种、认养、认捐”等形式参与植树造林。同时在汕尾、云浮、河源等地各投入100万元建成本级上千亩“广东省总工会林”,示范带动各级工会投入642万元参与县镇村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近年来,广东各级工会累计造林1.8万余亩。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许宁宁 通讯员 粤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