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 谢熙烨 《阿婆的竹编与我的城市密码》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5 23:57:01

“这是机器人做的模型吗?”表姐捏着阿婆刚编好的竹蜻蜓,眼睛瞪得圆溜溜。竹片在暖阳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振翅欲飞的模样让窗台上的年橘都晃了晃。

我是地地道道的东莞人。 大年初二,深圳的表姐一家来拜年。饭桌上飘来烧鹅的焦香时,我正翻着书包往外掏宝贝:去年科技节得奖的激光雕刻竹书签、爸爸厂里新研发的潮玩样品、还有阿婆今早现编的竹蜻蜓。表姐的指尖刚碰到潮玩盲盒的塑封膜,就被竹蜻蜓翅膀上细密的纹路勾住了目光。

下午我们逛了科技馆,我们跟着机器人向导穿梭各个展厅。表姐对着会写春联的机械臂惊呼时,我却想起阿婆布满老茧的手。那些竹篾在她指间翻飞的样子,像极了展柜里正在组装的精密零件。解说员说“东莞智造”的芯片能控制卫星轨道,可我总觉得,阿婆编竹篮时计算的经纬度同样精妙。

正月十三的祠堂前,麒麟踩着爆竹碎屑腾空跃起。金红鳞片在夜色中流转,我忽然看见表姐背包上挂着的潮玩徽章——那只机械麒麟正闪着同样的流光。老艺人的鼓点与商场电子屏的动画在此刻共振,祠堂梁柱间的千角灯将我们的影子投在贴满纳米薄膜的玻璃幕墙上,织就一张古今交织的网。

送表姐回深圳时,她的行李箱里塞满了盲盒与莞香。高铁启动前,她突然从车窗探出头:“竹蜻蜓的螺旋桨,和你们科技馆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好像!”我望着铁轨延伸的方向,想起昨天在非遗工坊,看见老师傅用激光雕刻机在香樟木上复刻百年前的纹样。原来这座城市最神奇的魔法,就是把时光熬成糖,既粘着祖辈的掌纹,又裹着未来的星光。

暮色中归家的路上,烧鹅店的霓虹与祠堂灯笼次第亮起。我摸出书包里阿婆新编的竹哨,清亮的哨音惊起一群白鸽。它们掠过东莞大道的车流,羽翼间抖落的,是智造的精密齿轮,是潮玩的炫彩亮片,是烧鹅油滴里的万家灯火,更是竹篾经纬间永不褪色的文化密码。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 六年级 6班 谢熙烨;指导老师:刘宗云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