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写东莞,就不能只写世界工厂机器的轰鸣,而要写那穿透岁月,洒落在青砖黛瓦上的缕缕晨光,写悠悠淌过千年时光,依旧萦绕不散的莞草香,写茶山可园飞檐翘角,似要将天边云朵轻轻勾住的灵动模样。去年惊蛰,爷爷牵着我,缓缓穿过九曲回廊,他那布满老茧与岁月痕迹的粗糙手指,轻轻点着那精致的镂空花窗,声音里满是自豪与感慨:“这可是清代举人张敬修打造的岭南明珠啊,你瞧这红砂岩石阶,历经162年风雨,比你太爷爷的年岁还长呢。” 我满心好奇,踮起脚尖,细细数着槛联 “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微风拂过,木樨花的影子在青砖上悠悠摇晃,那一刻,我似是恍然间领悟了课本里 “咫尺山林” 的意境 —— 原来,这仅仅46亩的园林之中,竟真真切切藏下了一整个烂漫春天。
如果你要写东莞,就不能只写散落全球的智能手机,而要写虎门炮台,那锈迹斑斑的铁炮,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呐喊。那天,在威远炮台,海风肆意,将我的研学手册猛地吹开,黑白照片里的铁炮,依旧威严地正对着珠江口。讲解员姐姐轻声诉说:“林则徐销烟的池子,长宽各15丈,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 我轻轻抚摸着那记录鸦片销毁的杆子,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身着补丁短衫的少年,在日记里一笔一划地写下 “今天,天是蓝的”。望着博物馆玻璃柜里的燧发枪,我的视线渐渐模糊,原来是泪水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
如果你要写东莞,就不能只写流水线上悄然流逝的光阴,而要写松山湖清晨,那如灵动音符般跃动的美好。每个周末,我总会在这8平方公里的湖岸,追逐着那些身着荧光色运动衫的跑者,他们轻快的脚步惊起一群白鹭,扑闪着翅膀飞向蓝天。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悦耳,叮咚作响,仿佛是在为绽放的木棉花打着欢快的节拍。
要写华为溪村里,那永不熄灭的璀璨星光。那天夜里,我陪着爸爸去送文件,凌晨三点的牛津区钟楼,在满窗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红色小火车缓缓驶过,载着一群身着格子衫的工程师,他们手中的咖啡杯,倒映着代码组成的浩瀚银河,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这就是课本里所说的 “中国芯跳”,是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
如果你要写东莞,就不能只写GDP增长的冰冷曲线,而要写厚街烧鹅濑粉,那一口便能掀起的味觉风暴。上次,我在英语竞赛中夺冠,妈妈满心欢喜,带我去了一家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老店。琥珀色的鹅油,均匀地包裹着雪白的濑粉,我轻轻咬下一口酥脆的鹅皮,油脂瞬间在唇齿间炸开,似一场绚烂的烟花。老板阿伯满脸笑意,热情地为我添汤,笑着说:“靓女,你知不知道?东莞人每年要吃掉1800万只鹅呢!”
要写龙舟竞渡时,东江之上那沸腾激昂的鼓点,写莞香袅袅中,玉兰大剧院缓缓升起的皎洁月光。
要写我在制造业博览会上,用三种语言自信解说机器人的那个难忘下午,法国客商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东莞,Magic City!”
如果你要写东莞,请写她如何巧妙地将海盐与代码酿成醇香新酒,写传承千年的龙舟,正以硅芯片的节奏,坚定地划向深蓝海洋,写每一双勤劳的手,都在努力托举着时代的透镜,让历史的光谱与现代的棱角,在此完美交融,折射出 —— 整个中国的绚烂彩虹。
作者:东莞市博立雅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初三 1班 尹艳阳;指导老师:赖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