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水日夜不息,孕育莞邑古城。跟随珠江的流水,探寻东莞的秘密。
江水向前流淌,途中分出无数支流。细密的河流穿城而过,相错穿插。人们划着小舟 ,在河流上穿梭前进,他们挑选着坚纫新鲜的水草,把水草成把地割下。小舟满载着水草停靠在岸边,人们把水草置于染缸中,用芥黄粉泡染上色。空旷的场地上排放着染色脱胶后的水草,水草被太阳晒着,水分在空气中散失着,逐渐变得干燥而易于编织。几个人坐在屋里,两两配合,以水草为经线,以粗麻为纬线,在简易的编织机上工作着。太阳由头顶上悄悄溜到西边的天空,薄暮,一张张草席被人们制作出来。人们把新织就的草席卷好,与屋内其它草席放在一起,伸着懒腰说着笑离开了。
水流顺着弯弯曲曲的小渠,通过几座带孔的石桥,进入一个小湖泊。湖上,黑天鹅悠闲地游弋,曲颈朝天,发出“吚吚”的哼唱声。一座玲珑的六角亭,绿瓦红柱,静立在湖中,亭子接一条红栏杆的小桥,弯弯折折,通到岸边。岸上房屋,青砖黑瓦,错落有致,俯仰生姿。最高处的迎风阁四面开窗,风穿楼而过。一百多年前,园主人张敬修称病还乡,在东莞修筑可园,延请居巢、居廉等居住。湖岸边文士雅集,他们谈论画艺,交流思想。可园优美的环境为作画提供了优渥的环境与无穷的灵感,撞粉、撞水等技法在此诞生,独具特色的岭南画派从这里起源。张敬修与居廉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沿着街道,进入宽宽窄窄的巷子。温馨热闹的生活图景,永远少不了美食。粗白的濑粉配上烧鹅肉,撒上碧绿的葱丝,多少人每个早晨惦记着的,是一碗烧鹅濑粉?每每春节将至,桌子上总免不了几样小吃。松糕用糯米粉制作,方形,面皮上中央点一红点,内里包裹着坚果;煎堆,用面粉做成球状,吹胀,油炸,制成后像个滚圆的金球,里面是空心的,一咬下去,口齿生香。阿婆在案前准备拜神的东西,旁边的两個“细蚊仔”调皮,拿了几包红白的糖丸吃得津津有味。
道路继续向前延伸,经过虎门运河桥,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耸立在远处,入口处“1978”的字样闪闪发光。那时,太平手袋厂中生产热火朝天,作为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拓了东莞前进的道路 。如今,东莞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东莞智造”引领东莞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东莞潮玩享誉世界,东莞经济总量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息,东莞的故事再续新篇。东莞站在祖国的南大门,举臂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向世界分享独一无二的莞邑故事。
作者: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一 25班 张葆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