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暖阳斜斜洒在骑楼老街上,我捧着刚出炉的烧鹅跟在爸爸身后。油亮的脆皮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香气钻进鼻腔的瞬间,阿婆笑眯眯递来一碗濑粉:“后生仔,趁热食啦!”这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自己作为“城市小小推荐官”的使命——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东莞,是一座能同时拥抱烟火与星辰的城市。
玻璃橱窗里挂着琥珀色的烧鹅,油亮的脆皮下渗出蜜色汁水。戴白帽的老师傅手持弯刀,刀刃与鹅肉相触时发出酥脆的裂帛声,砧板上的鹅肉像红珊瑚般层层绽开。我踮着脚数案台上青花瓷碗里的佐料:姜蓉如初雪般晶莹,葱丝翠得能掐出水,红醋在玻璃瓶里泛着玛瑙光。
“靓仔要濑粉过冷河哦?”老板娘掀开竹蒸笼,乳白的水雾裹着米香扑面而来。银丝般的濑粉在笊篱里翻个身,坠入青花碗时溅起金黄的鹅油。阿爸说这汤头要用筒骨熬三更天,我舀起一勺,果然看见汤底沉着星星点点的桂皮与八角。
脆皮在齿间迸开的刹那,荔枝木的炭香在口腔炸开。肥腴的鹅油浸润着柔韧的濑粉,姜蓉的辛香追着葱花的清甜,最后都被酸梅酱驯服成温润的余韵。邻桌阿婆笑着递来腌萝卜:“后生仔要配这个才够味。”玻璃罐里的萝卜片浸在紫苏汁里,咬下去脆生生响。
阳光斜斜地爬上八仙桌,照着阿爸鬓角的白霜。记得小时候他总把鹅腿夹给我,自己啃着带骨的边角。此刻我们仍守着这方油腻的老木桌,碗中升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外的车水马龙。巷尾飘来新出炉的烧鹅香,混着骑楼下的白玉兰芬芳,在岭南潮湿的空气里酿成永不消散的乡愁。
记得除夕前夜,表哥带我参观了他的机器人公司。透过玻璃墙,我看到机械臂正以0.01毫米的精度组装智能手机。“这部手机明天就要飞去硅谷啦!”表哥骄傲地说。更让我震撼的是展厅里的潮玩区:会跳街舞的醒狮机器人、用AI设计的蛇年限定盲盒……原来“东莞制造”早已变身“东莞智造”。当德国客商竖起大拇指说“Dongguan, amazing!”时,我忽然懂了什么是“科技让传统新生”。
夜晚,如今的我站在国贸中心观景台俯瞰东莞。霓虹勾勒出“世界工厂”的轮廓,而远处祠堂的灯笼正与玉兰大剧院的灯光交相辉映。这座城,左手托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烧鹅濑粉,右手握着机器人的芯片,却始终把烧鹅的香气揣在怀里。若你问我东莞的模样,我会说:它是古老莞香萦绕的制造车间,更是每个孩子心中正在生长的中国梦。
作者: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40班 李睿多;指导老师:骆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