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中,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歌舞表演。尽管天降大雨,但丝毫未能阻挡英歌队伍的热情与观众们的兴致。
来自梅花乡上园宫英歌队的60余名队员步伐铿锵有力,槌影翻飞间发出“噼啪”脆响。队伍时而如长蛇游走,时而似方阵聚合,场面极具观赏性。围观的人群被深深吸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现场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为这古老艺术的生命力欢呼。
2月12日,梅花乡上园宫英歌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梅东村表演。新华社记者 詹奕嘉 摄
山呼海啸春潮涌,遍地英雄踏歌来。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英歌舞,长期流传于广东汕头潮阳、潮南和揭阳普宁等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英歌舞持续“火出圈”,被许多网友称为“春节必看的传统艺术盛宴”和“最强过年气氛组”。
梅花乡上园宫英歌队创办于2013年,为提升表演的可看性,队伍在春节前吸纳了一批新鲜血液。教练郑浩鹏介绍,队伍在春节前发布公告招募新队员,一大批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加,最后筛选了60人加入此次队伍,其中部分是学生,部分在外务工,最小的队员还在读初中。
元宵节的表演对于梅花乡上园宫英歌队来说是今年最重大的活动之一,也是队伍重组后的首次亮相。郑浩鹏告诉记者,为了筹备这次表演,自己连续几晚都激动得睡不着觉,队员们也都很亢奋,每晚都抽出时间来参加训练,连续一个多月几乎没有停过。
梅花槌法是这支英歌队的特色,由于其敲打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梅花槌法很难,现在很少有队伍跳了,所以要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个技艺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流失。”郑浩鹏说。
28岁的队员郑焕楠已经练习英歌舞15个年头,从最初对着视频自学,到如今加入专业队伍训练,他对英歌舞的热爱从未间断。“我喜欢英歌舞传递的激情,我会一直跳下去。我也在教授更年轻的队员学英歌舞,把这种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郑焕楠说。
2月12日,梅花乡上园宫英歌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梅东村表演。新华社记者 赵紫羽 摄
沿着英歌队两侧,观看的人群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很多人一只手打着雨伞,一只手拿起相机记录。汕头人郑晴为了观看此次英歌表演,专程从广州请假回到家乡。“小时候母亲就带着我看这一本地习俗,我觉得我不能缺席。”郑晴说,看到英歌舞能“火出圈”,非常骄傲,它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伴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英歌舞走向了世界。今年春节,英歌舞还亮相法国、德国等地,高潮迭起的“男女英歌斗舞”让当地观众目不暇接,不少观众还跟着鼓点手舞足蹈,一起分享欢乐的“中国年味”,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期间,潮汕多地持续举办英歌展演巡游活动。除英歌队伍展演巡游外,潮汕地区还设置包括文创、美食等在内的文化集市,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享受年味浓浓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