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很常见——刷个牙出血、吃个苹果出血、洗个牙出血。每当这时,很多人第一感觉是上火或者牙周炎引起的。其实,有的牙龈出血是疾病的表象,甚至还和癌症扯得上关系。
东莞就有一名男子小辉因牙龈出血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事情起因于小辉在诊所洗牙时,出现牙龈出血,呈鲜红色,遂到当地镇街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1.17*10^9/L、血小板42*10^9/L,提示白细胞、血小板低下,遂转至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WBC)0.84(*10^9/L)↓、血红蛋白(HGB)116(g/L)↓、血小板总数(PLT)46(*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FIB)1.10(g/L)↓——数值都非常不正常。急诊科以“全血细胞减少查因”,将他收入血液病诊疗中心一病区血液淋巴瘤科。
住院当天,血液淋巴瘤科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一时间识别他可能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让无数病患家庭陷入绝望的深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血癌”很遥远,但它往往来势汹汹。
突如其来的病情、不断报告的危急值、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对于小辉来说犹如当头一棒。从未得过大病的他,突然得了“血癌”,对于他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全家一度陷入绝望。
此时,主管医生姚灼新耐心地告诉小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只要度过早期的危险期,是可以治愈的。这让小辉和他的家人稍感安心。
与此同时,血液淋巴瘤科姜义荣主任带领团队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第一时间用上了维甲酸(维A酸)和三氧化二砷,为治疗抢占了时间。
然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可以治愈,但首次治疗可谓惊险重重。
糟糕的凝血、极度低下的血细胞、全身多处的出血,这些危及生命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小辉。分化综合征、严重感染、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随时都可能夺走他的生命。
血液病诊疗中心医护团队通过给予“维A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分化、分化综合征防治、抗感染、输红细胞、输血小板、预防出血、水化、碱化、对症支持等进行合理化精细化的治疗和护理,并在小辉家属的通力配合下,终于在整整一个月后,患者病情好转,治疗成功,平安出院。
目前,小辉的病情已经完全缓解1年多,全部治疗周期结束。他也重新步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以全新姿态迎接精彩人生。

今年春节前夕,小辉全家专程来到市人民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为血液淋巴瘤科的姜义荣主任和姚灼新医生送上锦旗,感谢他们的成功救治!
【知多D】
一、什么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在粒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会先后经历造血干细胞→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几个阶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由于早幼粒细胞(未成熟的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细胞“叛乱”:原本应该保护我们的早幼粒细胞,突然“黑化”了,不仅起不到保护身体的作用,还疯狂增殖,试图占领正常细胞的生长空间。
二、出现这些症状,警惕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面临所有白血病共有的问题:一方面,正常骨髓造血的场所被肿瘤占据之后出现造血衰竭,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烧等,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浸润,可表现为骨痛、肝脾肿大等,但APL更突出的表现是出血倾向明显。
出血这一突出症状来自于肿瘤细胞胞浆内的大量粗大颗粒。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同时又不断破坏,导致持续发生血管内凝血,但同时这些凝块又不断被溶解掉。一句话,凝血系统乱套了!
由于这种“无用功”的消耗,患者的各种凝血因子严重降低,会引发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衄、月经崩漏不止等症状。
肉眼可见的出血很恐怖,但看不到的出血——颅内出血才是最致命的!它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诊断后几天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