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孙萌 《老莞城地图》
东莞市东莞中学 2025-02-10 16:04:13

东莞的模样藏在岁月静好间,在平常故事里蔓延 。

樟木箱底翻出的图纸簌簌落着碎屑,霉斑在折痕处晕染成模糊的云。我屏住呼吸,展开这张手绘地图,褪色的蜡笔太阳依然悬在邓尔雅故居上方,像枚融化到一半的水果硬糖,凝固了时光。

老莞城的老楼房把影子叠成琴键,光斑在麻石路上跳跃。我在地图上标着“会发光的墙”,其实是绿瓦楼二楼褪色的玻璃窗——正午时分,靛青色玻璃会把阳光滤成湖泊,在振兴中华的红漆假山上流淌,现在却不知假山流落何方,而时光不再流淌,改为狂奔没有岁月悠长。我总蹲在楼柱旁,看穿白衬衫的少年们踩着光斑走过,白板鞋沾着从运河飘来的水汽,仿佛每一步都踏着青春的朝气。

中间那两棵海棠红豆的位置,我画了团绿色火焰。根垂落处藏着科学楼前门的裂缝,三花猫常在盛夏时节叼着凤凰花来换鱼骨。后来树上挂了“某某院士植”的铁牌,但在地图里永远保持着夏天的模样,每一片新叶都裹着浸满墨水书卷的苦香,那是知识与时光交织的气息。

进士故居在地图西角,我用墨青色蜡笔勾勒出人字山墙。天井里的青砖总渗着咸腥,像虎门港吹来的风凝成的汗珠。我常把晒干的海棠花串成虚线,从门缝里抛向街市,它们最终会飘进莞草编织的箩筐,或是黏在运荔枝的货轮烟囱上,带着老东莞的气息漂向远方。

秀园门口那排红砂岩石柱,我在地图上标着金色惊叹号。雨水在柱身蚀出蜂窝状的伤痕,裂缝里塞满了代写书信摊的宣纸屑。清明时总有人往柱础凹槽里插线香,青烟顺着柱盘旋而上,在柱头绽放成木棉花,仿佛在祭奠那些被时光带走的旧日繁华。

回南天返潮,图纸上的墨迹突然苏醒。东江水的湿气在巷弄间蜿蜒成新河道,蜡笔太阳滴落的金液正渗向骑楼深处的蚝壳窗。阳台上花不知何时开了,我看见自己从地图里仰起头,手中的纸船正驶向骑楼缝隙漏下的光瀑,船头站着穿香云纱的老者,衣摆沾满陈年莞草的气息。那是东莞的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长河中交汇。

东正路的楼群像一条沉睡的龙,鳞片是斑驳的灰塑,龙须是垂挂的电线。转角处的“东东美食”餐厅,我画了个冒着热气的蒸笼,那里每天清晨都会飘出肠粉的香气,混着老街坊的粤曲声。宿舍七楼的窗,我特意用了天蓝色蜡笔,因为每次暴雨来临前,都能在那里看见乌云翻滚的倒影,那是东正路的天空,也是我青春的背景。

地图上还画着“会下雨的墙”,其实是东正路92号对面那面长满青苔的老墙。墙根处有个不起眼的土地公神龛,香火从未间断。我常看见老街坊们往墙缝里塞硬币,说是能保佑亲人平安归来。墙对面是间老式理发店,旋转灯柱的红白蓝三色在地图上晕染开来,像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东正路延伸去尽头的东江,我画一艘船,总在傍晚时经过,船头挂着煤油灯,在暮色中摇曳如萤火。我描绘他的航线,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可园,那里有棵百年荔枝树,据说结的果子特别甜,就像老莞城的记忆,永远带着岁月的芬芳。

如今这里正在改造,脚手架像藤蔓一样爬满骑楼外墙。但我的地图里,这里永远停留在现在模样:骑楼下的早茶铺飘着的气息,街角的云吞面馆冒着热气,放学的青年在麻石路上探讨习题,自行车上的铃铛清啼。地图右下角,我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东莞,我的青春,我们,凤凰树下的少年!”

这座城市,我应当珍惜与你相见,在艳阳高照的每一天!

作者: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5班 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