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南城第一初级中学 袁梓茵 《东莞魅力》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08 11:59:31

清晨的阳光洒在东莞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我循着阵阵清香,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饼铺。推开斑驳的木门,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案板上整齐地摆放着刚出炉的莞式月饼,金黄的外皮泛着诱人的光泽。

“小姑娘来得正好,尝尝刚出炉的月饼。”店主陈伯热情地招呼我。他正在案板前揉面,布满皱纹的双手却格外灵巧。面团在他手中翻飞,像一团柔软的云朵。“和面要讲究‘三光’,手光、盆光、面光。”陈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馅料要用本地的榄仁,这样做出来的月饼才有地道的莞味。”

我咬了一口月饼,外皮酥脆,内馅绵软,榄仁的清香在口中绽放。陈伯说,这门手艺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以前每到中秋,整条街都飘着月饼香,街坊邻居都来排队。”他的眼神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那个热闹的年代。

午后,我来到一座老祠堂。院子里已经坐满了人,他们都是来听木鱼歌的。这是一种用东莞方言演唱的古老曲艺形式,表演者手持木鱼,边敲边唱。今晚登台的是年过七旬的黄伯,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当他唱起《东莞好》时,台下不少老人跟着轻声哼唱,眼里泛着泪光。

“木鱼歌里唱的都是我们东莞的故事。”坐在我旁边的李奶奶说,“以前没有电视,大家就聚在一起听木鱼歌,一听就是一晚上。”她的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击膝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夜幕降临,我漫步在东莞的街头。霓虹灯下,现代与传统交织在一起。那些非遗传承人就像时光的守护者,用他们的坚守为我们留住了一份乡愁。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文化根脉,让我们在追逐未来的同时,也能记住来时的路。

回望这一天,我仿佛触摸到了东莞的灵魂。那些看似平凡的手艺,那些质朴的乡音,都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密码。它们像一条绵延不绝的丝线,串起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让这座现代化都市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温度。

 

作者: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 初三 7班 袁梓茵;指导老师:范燕

 

编辑: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