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东莞市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召开新春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市科技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措施,围绕“8+8+4”重点产业链,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同时对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工业企业,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边端智算网络。
东莞日报: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离不开行业龙头的引领和推动,市科技局将如何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发挥其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市科技局: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赋能千行百业,推动行业的变革和发展。2025年,我局将围绕东莞“8+8+4”重点产业链,推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一是组织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聚焦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平台组建联合体,开展大小模型协同创新,给予最高资助4000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利用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底座进行二次开发,释放企业数据资源价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打造垂直领域模型,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东莞日报: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工业企业超22万家,市科技局将如何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市科技局:2024年以来,我局针对工业企业“数据不出厂”的实际需求,提出推进建设边端智算网络,鼓励企业在产线上部署计算盒、工控机等边端智算节点(设备),应用工业小模型赋能生产制造。2025年,我局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一号文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边端智算网络建设,优先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部署边端智算节点,提高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率。对2025年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制造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力争在行业内催生出一批优质的工业小模型。
东莞日报:专业人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的主力军,市科技局将通过哪些措施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壮大东莞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市科技局:我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共同发力,从培育、引进、认定开展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依托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探索“揭榜挂帅”校企导师联合技术攻关、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围绕技术创新实际需求对接高校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硕士、博士生,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二是积极引进工业软件人才,支持工业软件人才在莞创业,对注册3年内累计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工业软件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注册5年内累计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软件企业额外奖励最高50万元。三是广泛组织专业人才参与人工智能职称评审认定,东莞作为全省首个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副高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自2022年来已建立完备的评审认定流程和工作机制,目前我局也启动了2024年度东莞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专业副高级及以下层级职称评审认定工作,正式申报时间从2025年1月2日至3月21日,欢迎我市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