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东莞市政府召开新春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市工信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东莞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依托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支持龙头企业、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设垂直领域工业模型算法超市,为企业提供选模型、改模型、用模型等“开箱即用”服务。

东莞日报:当前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应用情况如何?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应用人工智能存在怎样的障碍?市工信局有何举措帮助工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
市工信局: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流程优化、零部件质量检测、供应链库存管理等方面都已经有应用落地,但要大规模地推广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仍面对诸多挑战:一是在供给端,人工智能服务商的面对门类众多、场景繁杂的工业场景,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在需求端,工业企业自研投入成本高、试错周期长;三是在生态建设层面,技术支撑、供需对接、行业交流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为有效破解上述难题,在市政府领导下,市工信局正在积极筹建东莞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推动东莞工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计划聚焦制造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大幅降低人工智能场景模型孵化成本和应用门槛,形成覆盖场景、算法、数据、应用的全面服务能力,为行业提供场景图谱、数据服务、模型服务、工具服务、中试验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等公共服务,加速人工智能在东莞企业规模化应用,提升东莞产业整体竞争力。
东莞日报:在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过程中,如何与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深入挖掘不同产业链环节对人工智能的精准需求?
市工信局: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需要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倡议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协会、高校院所成立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计划发展首批会员单位50家。通过“小联盟、大协作”的形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AI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信息,促进供需对接。
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案例示范挖掘需求推广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链环节,开展AI技术的试点项目。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验证AI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后续的大规模应用积累经验。计划每年遴选发布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进行示范推广并择优向上推荐,对成功纳入国家级、省级典型应用案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三是举办专题赛事,实现“以赛促研”“以赛促产”。当前,我市正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举办第四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参赛队伍接近百家,涌现出一批优秀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结合的实践应用。下来,我局将继续组织举办更多的人工智能相关赛事及产业交流活动,以赛事为牵引,挖掘创新,实现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赋能应用”。
东莞日报:当前,市里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否有重点布局规划?
市工信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应用,东莞市计划举全市之力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大湾区开放合作先导区、全国应用赋能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范围包括滨海湾全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廊、三区、五组团”:一廊即全力打造AI创新走廊,三区即着力打造三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五组团即打造五大人工智能功能组团。以一廊串联三区,在三区主要布局发展五组团,全力打造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标准制定、示范应用、数据服务、大模型标训推、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设备制造等多功能融合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