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蛇年春节假期刚过,东莞水乡各镇企业已陆续开工。各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有序、如火如荼,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奋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2月5日,新年开工第一天,中堂天安数码城园区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开工仪式,100多位园区企业家齐聚一堂,昂首阔步迈向新一年的目标。

作为园区内的佼佼者,东莞泛美光电有限公司也开工热情高涨,立下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销售额再增长40%。去年,泛美光电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已经增长了40%,并且新一季的订单已近饱和。该公司总经理曾小云还透露,春节期间,公司董事长带队去开拓境外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对于未来,在政府关怀、园区完善的支持下,泛美光电满怀信心。

耕者下力,即是福田。同样在园区的东莞吉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进入生产状态。该公司去年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3C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带来了业绩的增长。董事长刘济川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计划今年的销售额增长25%,利润增长50%,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赶订单抢市场,园区的东莞市博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在2月3日就正式开工。该公司专注于为PCB行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公司技术在解决PCB行业包装的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易出错等行业痛点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目前已在国内外市场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总监张冬圣介绍:“2025年,我们的销售目标为2500万元,我们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并努力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在水乡望牛墩镇,东莞市建文洗涤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只见生产线运转如飞,一瓶瓶洗涤剂经过多个工序后,整齐地打包成箱,准备发往各地。可容纳13000吨货物的全自动立体仓库也在年后第一天便准时“开工”,高效的物流配套确保了订单的及时完成。

“目前员工的到岗率已经达到99%。”建文洗涤人事经理何小姐告诉记者,公司的订单数量稳定,为确保按时交付,每年的生产计划都会提前制定,保证车间始终处于满工满产的状态。该公司自2020年投产以来,年产液体洗涤剂可达40万吨,塑料瓶年生产量也超过1亿只。

同样位于望牛墩镇的东莞广合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生产线也已经全部开工,机器声轰鸣不断,工人们忙碌地进行调试与生产。自2月1日开工以来,广合科技车间的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生产步伐加快,迎接着新一年的高峰期。对于2025年的生产计划,广合科技的目标是打造东莞自动化车间,计划将一楼、二楼、三楼的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并接。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订单量已接近饱和,产线已接近满负荷运转。公司机加工经理方泽透露:“我们还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资扩产,申购自动化配套设备,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望牛墩镇东莞市卓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组装与调试。“目前,我们的返岗率已经达到了85%,预计到2月10日全员将到齐。为了迎接大家按时返岗,我们准备了开工红包和丰富的餐食等福利,让员工们感受到节后返岗的‘仪式感’。”公司项目组经理毛显武告诉记者。
卓蓝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精密行星减速机和机器人专用谐波减速机等产品,每年投入不少于8%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在自动化和智能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毛显武透露,今年卓蓝的订单已近饱和,预计产量将比去年增加30%-40%。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卓蓝还计划开设新的生产线,包括滚筒、导轨等项目,以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

水乡洪梅镇,在广东嘉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各仓库车间内,嘉荣物流链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设备,开展收存、分拣、扫码、集货、发车等工作,从米面粮油到蔬菜水果,从冷藏日配商品到春节礼盒,海量货物被精准分拣、迅速装车,一辆辆装满各类年货的货车鱼贯而出,以最快速度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效率,该企业还充分利用了AI模型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货物的运输状态和市场需求变化,精准预测各地区的需求量,从而合理调整库存和配送计划,不仅提高了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还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了运输路线和车辆分配,确保货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目的地。

同样位于洪梅镇的台玻华南玻璃有限公司,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连续运转,各类生产设备马力全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精心操作着各类设备,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为完成第一季度生产目标,春节期间,台玻公司近200名员工选择在莞过年,采用“三班倒”的工作模式,确保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目前,正值生产旺季,我们的订单非常饱和。”台玻华南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日华说。


水乡经济区是省级重点发展平台、东莞市四大战略平台之一。区内企业的奋进图景,是水乡开年“满弓”起跑的生动缩影,更是东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的有力实践。水乡经济区表示,2025年将坚决贯彻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提升内外动能“双驱”发展,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东莞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水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