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2025年精准发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南方+、水乡洪梅 2025-02-07 10:17:28
2月6日上午召开的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聚焦高质量发展,吹响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冲锋号。

洪梅镇通过书面发言提出,2025年将以更大力气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其他主要指标做好匹配。

图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洪梅镇将把抓经济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做强特色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化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百度人工智能基地向纵深发展,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领域开发上先行先试。深耕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巩固提升氢能、光电等产业优势,集聚招引涉及氢燃料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吸引更多无人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研发、组装测试类企业入驻。

图片

二是强化创新赋能。加强与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发挥水乡现代化产业创新创业社区载体作用,做实人才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者带技术、带专利、带团队来洪梅发展。

三是抓好稳企服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整合政府、银行、投资机构等资源,配合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水乡创业投资基金等,“一企一策”服务企业融资。聚焦河西现代化产业园发展需求,培育一批专注制造服务的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洪梅镇提出,将充分发挥位处粤港澳黄金内湾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作为水乡功能区建设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先行区试验田的制度优势、莞台高新产业园的平台优势,积极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一城一区一带”优化提升。

图片

推动水乡新城面向湾区打造综合服务节点。招引高水平的开发运营机构正式启动水乡新城TID建设,推进水乡新城TID整体业态布局和环境氛围升级,带动水乡新城周边教育、医疗、文娱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打造现代产业和高端商业载体,支持东莞西站加快接入大湾区城际以及东莞地铁1号线,利用“三线交汇点”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形成聚合大湾区产业资源、消费客流的新极点。

图片

推动产业新区面向湾区打造开放合作高地。全力支持莞台高新产业园区打造为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先行示范区,推进壹号园区新招引企业早入驻快投产、力促贰号园区上半年动工建设,加快完善关地常态化合作、政务服务前置等机制,联合水乡、台协等各方资源开展合作招商,吸引更多台企集聚发展。整体提升河西现代化产业园开发运营水平,推出超7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招商,推动河西现代化产业园产业规模突破38.5亿元。

图片

推动特色典型带面向湾区打造休闲绿意空间。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大号地铁”开通运营机遇,推动洪屋涡水道一河两岸生活生态特色典型带提质升级,加快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放运营,推进金色水乡稻田公园二期建设,布局复合型书店、新型餐吧、咖啡店等业态,拓展满足湾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需求的新场景。

助推镇村一体、融合发展

2025年,洪梅镇将加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消薄典型镇培育,力争高质量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一方面,激活村级发展动能。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公共配套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谋划一批新项目,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更大力度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整治,力争今年盘活低效用地200亩,鼓励村集体增持河西数字产业区厂房等新型物业,进一步激活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图片

另一方面,提升镇村人居环境。在镇级层面,洪梅镇将优化“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提升洪梅大道示范路段沿线风貌,进一步完善慢行系统、停车设施,新建一批口袋公园、“绿美小园”。在村级层面,推动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路线,支持乌沙村创建省第

二批典型村,加快洪屋涡、新庄等典型村庄差异化建设,带动各村(社区)在农房风貌提升、“三线”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图片

此外,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水乡未来学校动工建设,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快打造全市教育赶超样板镇。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洪梅,支持洪梅医院争创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加快医养结合综合大楼开放运营,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这一年,洪梅镇提出统筹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平安洪梅建设方面,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始终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防范极端事件发生。推动安全生产责任闭环处置,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等重点领域监管,确保生产安全。

图片

在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提效”工程,擦亮住宅小区治理特色品牌。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在深化法治洪梅建设方面,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实质性化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分类实施“综合查一次”,落实“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