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捧瓷土,抟埴成器,穿越千百年时光,依旧熠熠生辉,它承载着万千匠心,演绎着无数的美丽与传奇。
2024年11月6日,东莞人尹黎栓、叶妙玲伉俪将自己近二十年收藏的陶瓷悉数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这批陶瓷时间跨度大,从唐代至民国时期的都有,主要类型是茶壶和文房用品,极大地丰富了莞博瓷器品类,为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藏品支撑。
点击视频,云看瓷器展
春节期间,“亦善亦美——尹黎栓、叶妙玲伉俪捐赠瓷器展”在东莞市博物馆展出。许多市民走进东莞市博物馆探寻文化根脉,品鉴瓷器之美,感受一份亦善亦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壶的“壶”与“福”谐音。因为发音相近,壶常与福气联系在一起,被视为招财纳福的吉祥物。从古至今,壶这一器型也多被收藏者喜爱。
该展览展出东莞市民尹黎栓、叶妙玲捐赠的108件/套瓷器,其中仅壶器就有50余件。不少市民前来博物馆观展赏壶,接福过大年。
展览分为注春佳器、茶风西渐、琼浆美器、文房清供四部分,带领观众品读茶壶、酒器、文房用品等多样器型中的瓷器之美,展览将持续至4月6日。
展出的茶壶中,有两件用于外销“洋桶壶”格外特别。其壶身为陶瓷,提梁为铜制,其中一只的壶嘴和壶盖均镶有铜边。这一设计流行于清末民初,是应泰国客商要求、适应当地民间风俗习惯的一种独特形制,见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壶还可以作为酒器。在展览第三部分“琼浆美器”中,展览展出了执壶、长杯、酒注等多种类型的酒具捐赠品。
瓷器之美,存于形;捐赠善举,美于心。“很难得的一个瓷器展,展览小巧但内容丰富。”年初六,在东莞市博物馆看展的市民尹女士说道。记者在现场也关注到,瓷器展厅中,不少市民感叹于瓷器的精美与种类的丰富。春节小长假接近尾声,抓紧时间去莞博,开启一场瓷器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