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东莞市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并面向媒体开放,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到会旁听采访。在发言环节结束后,媒体记者对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寻找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文旅产业等关系东莞长远发展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话题进行提问。
央广网:东莞是外贸大市,2025年将采取哪些举措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韦皓:东莞是外贸大市、制造业大市。经过多年发展,东莞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2025年,东莞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出台和实施“稳外贸30条”,以更大的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推动全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继续稳住传统优势市场份额,支持企业通过产品更新、技术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获取稳定的外贸增长。另一方面,深度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强对东南亚、中东、拉美、中亚等市场的营销力度,助力莞货莞品销往更多国家。
二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海外仓建设,多层次对接国内外重点电商平台,服务跨境电商在通关、电子信息、仓储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全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三是打通物流堵点,创新打造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有效帮助企业产品通过香港“直飞全球”,节省物流成本和时间超过30%。自2023年4月正式运行,2024年便完成168亿元进出口货值,发展态势迅猛。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贸易通道建设、规则机制衔接的支持力度,为大湾区制造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进出口通道。
四是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东莞将促进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强化靶向招商,大力吸引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东莞。拓展优化产业空间,近年来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0平方公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未来还将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招引更多全球知名企业来莞投资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重点环节。
东莞拥有180多万户市场主体、22万家工业企业、近1.4万家外资企业、超过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2025年,东莞将在国家、省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南方新闻网:东莞是广东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之一。2025年,东莞经济发展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快补短板、寻找新的增长点?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过去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莞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应对。这股信心和底气来源于东莞“一优三强”的比较优势。一是优在区位,东莞是中国唯一一个被三座一线城市包围的城市,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二是强在制造,东莞工业占比全省第一,产品覆盖8成以上的工业门类,产业生态完善;三是强在开放,东莞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进出口总量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四是强在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
2025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强优势、补短板、增动能,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速与全国全省同步。重点做到“四个奋发有为”:一是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实施倍增计划,重点推动与广深的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以毗邻深圳的塘厦、凤岗镇为突破口打造先行区,率先实现莞深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二是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一方面是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抢抓国家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机遇,出台消费分层供给、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政策;另一方面是全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和现代化产业园建设。三是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加快推动八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八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四个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对企服务平台,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挑大梁重任。
羊城晚报: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来莞过节、留莞过节成为新趋势、新常态。请问东莞各级各部门如何抢抓这一机遇?在发展假期经济、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有何新动作?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东莞是一座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城市。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更加迫切的文化需求,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出打造城景交融、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接连推出东莞草莓音乐节、东莞马拉松、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等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热爱和追捧。
我所在的莞城街道,是东莞的老城区。我们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东莞记忆项目,去年12月首开区一期对外开放,市民反响热烈、争相打卡,日均客流量近4万人次。东莞记忆这个项目不止是一个文旅项目,更是一个老城活化的项目,除了采取微改造的方式,我们还对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呈现它原来的历史面貌。与此同时,对整个街区的地下管网、市政设施、消防设施进行整体更新,切实提升生活品质。
在履职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文旅项目的需求和期盼,也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近年对发展文旅经济的重视。相信在各级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省、全市的文旅产业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南方日报: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东莞企业享受到哪些政策红利?新的一年,企业将如何落实响应省、市的有关工作部署,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余旸:我是一名数据科学家,也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企业的负责人,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东莞近年来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快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例如去年,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莞启动建设,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增长10%,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近2000家,全市R&D投入强度接近4%。
在东莞从事研发工作已有7年时间,我们团队从小到大,真真切切感受到省、市各种政策红利。我也了解到,2025年东莞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人工智能与东莞制造深度结合、赋能千行百业。我们将紧抓东莞作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这一机遇,积极为东莞、为广东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一定会在这样战略风口和政策支持下,不断释放创新动能。
香港大公报:东莞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设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香港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大科学装置开放合作方面,莞港之间、大湾区之间是否存在新的机遇?新的一年,将如何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副总指挥陈延伟:作为一名长期在东莞工作、生活的省人大代表和科技工作者,我关注到东莞近年来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努力为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大科学装置开放合作对接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去年,东莞积极谋划与香港共建粤港科创制造开放合作区,推动OPPO-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莞港合作项目落地,松山湖、滨海湾两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287个港澳项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开始招生。
我所在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落户在东莞的大科学装置,建成至今,港澳地区共有7所高校用户积极申请CSNS实验机时,完成了76项实验课题。我们持续深化与港澳高校合作,组建了“中科院高能所-香港城市大学-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了“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未来,我们将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助力莞港之间、大湾区之间合作持续深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