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24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 ⑨ |强“硬件”升“软件” 城市颜值品质双提升
东莞广播电视台 2025-01-14 08:34:18

【编者按】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东莞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城市更温暖,让幸福更有底色。翻开2024年东莞十件民生实事,从教育医疗、交通出行,到就业养老、住房保障等,既有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有群众切身可感的关键小事。过去一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践行为民承诺,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1月6日起,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东莞日报社、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东莞2024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从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着的温暖中,回望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热度”,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动。

加强内涝治理、消除黑臭水体、建设“美丽庭院”……2024年,东莞将升级城市品质内涵,提升城市颜值价值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中,围绕加强“硬件”、提升“软件”、外修“颜值”、内塑“气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短短的一年,东莞城市的“颜值”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如今,一幅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动人画卷,正在莞邑大地徐徐铺开。

系统治理城市内涝顽疾

在城市的快速成长中,东莞遭遇了“大城市病”治理等一系列难题,内涝治理就是其中一块“硬骨头”。自2017年起,东莞市政府便对全市在册的157个易涝点进行全面梳理,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批实施整治,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全市146个易涝点的整治工作,全市的排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内涝风险。

图片 1.png

▲茶山镇站前路易涝点整治

2024年,市政府再将4个重点易涝点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投资26422万元,成功完成东城街道榴花公园、企石镇湖滨南路启达工业园嘉宏锦城片区、茶山镇站前路和生态园大道超横路易涝点整治工程,同时持续推进剩余7个易涝点的整治工作。截至目前,黄江聚富路、常平仁和水中上游片区、莞城雍华庭片区等6个易涝点的整治工程已顺利启动,并按计划稳步推进。南城新基河片区易涝点整治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全力推进中,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正式动工,为全面消除存量易涝点奠定坚实基础。

 

稳固“双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格局

城市要发展,水源很重要。长期以来,东莞市九成以上用水取自过境水源东江,单一的本地水源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依托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投资约52亿元建设松山湖水厂(设计规模110万立方米/日)和芦花坑水厂(设计规模50万立方米/日),以及两厂配水管线。

图片 2.png

▲松山湖水厂

其中,松山湖水厂一期及其配水管线于2024年7月供水运行,芦花坑水厂一期已于12月通水试运行,供水区域包括松山湖、滨海湾、虎门、长安、厚街、大朗、大岭山等区域,服务人口约500万人,有力改变东莞以往单一水源的局面,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互补的格局,切实改善供水质量,大大提高了东莞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图片 3.png

▲芦花坑水厂一期

2025年,市水务局将推动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及配水管工程、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等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全面达产,推进剩余配套管线建设加快实施,进一步稳固“双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格局,切实提升人民群众饮水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供水保障。

推动城市内河涌实现长治久清

2024年6月,东城街道“2024年温塘社区端午节龙舟景游船活动”启动,5条龙舟齐聚大塘湖公园湖面,举行龙船趁景活动。大塘湖是东城温塘的一个人工湖,由两个鱼塘打通形成。昔日,大塘湖污水直排,湖水又黑又臭。如今,大塘湖水清岸美、龙舟竞渡。

近年来,东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一大批河涌重现“水清岸美”。全市635条内河涌消劣比例达83.6%,24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53条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白马大氹整治前后对比

为保障河涌稳定消除黑臭,东莞出台城市建成区内河涌长治久清保卫战实施工作方案,以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核心,通过源头雨污分流改造、管网错混接整改、雨污管道清理、河道清淤等整治工程,落实河涌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建成区河涌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建立健全黑臭水体问题“早发现快整改”闭环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全面巡查整改攻坚,有效减少油污直排、河岸垃圾堆放、河涌垃圾漂浮等现象。

图片 6.png

▲东莞市常平西部污水处理厂

此外,东莞不断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谋划实施建成区河涌、东江下游、寒溪河流域及全市截污主干管网等水质提升和管网提质增效项目,推动属地镇街加快管网查漏补缺和地块雨污分流等工程,新增污水管281公里,全市累计建成截污管网长度约1.7万公里,新增完成295个地块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第3批次1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11座已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全市污水处理厂总数达72座,总处理能力提升至451.5万吨/日,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和深圳。

持续提升城市“颜值”

除了打造“水清岸美”,东莞还不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行走在横沥镇隔坑村红粉路美丽廊道上,巷子两边的龙舟文化、家风家训彩绘以及挂墙艺术盆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沿着隔坑村的乡村小径步行,经过“村前塘”、凉亭、鲜花簇拥的“四小园”,一块写着“花卉银行”四字的牌子立在一幢温馨的老旧小屋前,这便是村民口口相传的“花卉银行”。

图片 7.png

▲横沥镇隔坑村打造的“花卉银行”

“村民参与系列活动赚取‘花币’进行‘储存’,而一定数量的‘花币’,又可以兑换礼品及服务。”横沥镇妇联副主席刘冬说,这种全新的、具有生态价值的绿美模式,不仅可以让村民享受绿美建设带来的实际利益,还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到绿美建设中来。

“美丽庭院”是广大群众心中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亦是社会各界携手共绘“百千万工程”宏伟蓝图的最小单元。2024年,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以“美丽庭院”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积极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动员莞邑巾帼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石碣镇水南村、寮步镇横坑社区三个村(社区)荣获广东省“美丽庭院”村荣誉称号。在2024年广东省“建设美丽庭院 助力百千万工程”交流活动上,东莞为全省“美丽庭院”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东莞样板”“东莞经验”。东莞美丽庭院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以美丽庭院为支点 撬动全社会参与助力“百千万工程”》《发展庭院经济 东莞妇联领航巾帼创富》被先后刊登在全国妇联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中国妇运》。

焕颜提质 打造高品质民生工程

桥头中心市场是一家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超市型农贸市场,改造面积6500平方米。改造后,市场布局合理、明亮整洁、安全卫生、业态丰富,出租率上升至90%,市场人流量、成交量都有较大提升。市场还设置了农耕文化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等,为消费者提供集购物、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元服务。

图片 8.png

▲桥头中心市场

中堂综合市场是一家管理规范、业态兴旺的高品质农贸市场,改造面积9971.2平方米。改造工程对市场出入口、采光照明、排水排污、消防系统、停车位等进行了全面优化,还增加了市场外观夜景效果;同时按商品分类划行归市, 生、熟、干、湿功能交易区分离,并设置食品安全检测室、消费者维权服务站、食品安全监督岗等,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改造后的市场不仅为群众提供了舒适整洁的购物环境,还让群众“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 9.png

▲中堂综合市场

2024年,东莞成功推动226家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完成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打造了石龙富升市场、厚街涌口市场、中堂综合市场、横沥中心市场、桥头中心市场等新一批环境整洁、业态惠民的农贸市场,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相关经验荣获全国“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计划和案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竞争力不再唯GDP论,而是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为千万人口提供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形态、功能、品质等方面的变化,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安全而幸福地生活,真正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