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特刊| 横沥:培育新质生产力 绣出绿美新图景
东莞+ 2025-01-05 23:02:10

看项目,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激战正酣,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将重塑经济发展“筋骨”。

看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操作着生产线,赶制一批批订单产品。

看环境,“花卉超市”“四小园”“口袋公园”绘出乡村新图景,绿美横沥正成为一种时尚,在群众间蔚然成风。

看文旅,新埠正街活化提升项目即将动工建设,村头村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殊荣,文旅深度融合中迸发新活力。

看文明,“暖心共享厨房”、“五色学堂”、企业思政课……“两个文明共享计划”点亮广大出租屋和企业,传递着文明的光芒,也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迈入崭新的2025,揭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横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为人先的攻坚劲头,切实担负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着力在升级产业结构、做优生态环境、激发文旅新活力、共建文明共享计划等方面砥砺前行,确保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能。

“项目为王”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大项目,预示着大未来。

现代化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横沥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大力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打造优质项目承载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聚集度不高,导致制造业产业链短、竞争加剧、成长性差等问题。夯实制造业“基本盘”,需要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难题。

在传统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传统的产业空间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新经济的要求,为实现“老树发新芽”,横沥辖区44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一场场可知、可感、可喜的空间变革正在发生。

冬日午后,横发集团资产公司厂房城市更新项目现场依然“热辣滚烫”。步入恢宏气派的厂房,机器轰鸣声不断,一个个产品随着机械的转动、工人的操作源源不断“流”出,呈现出一幅“马不停蹄”的场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旧厂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厂房布局不合理成了突出问题,企业纷纷寻求更优质的产业空间。横发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杰飞说:“改造升级老旧厂房是经济发展重焕新生的必由之路。”

作为横发集团首个重大项目,资产公司厂房城市更新项目以“破釜沉舟”之势,仅用11个月的时间,对地块上原有的低矮低产值厂房进行空间格局的重塑,地块容积率提升至3.0,总建筑面积约48711.98平方米。

■横沥重大项目建设激战正酣,将重塑经济发展“筋骨”

老厂房华丽转型高品质产业空间,成为横沥从“存量”向“增量”转变,摇身变成企业青睐的发展宝地,为企业竞逐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

去年8月31日,东明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开业典礼暨东莞市横沥富饶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发布会举行;同一天,6家意向企业集中签约进驻,标志着横沥镇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横沥何以成为市场“香饽饽”?细细梳理,这些与横沥结缘的企业中,不乏中国精密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优质企业频频“加码”、集中“抢滩”,充分说明了横沥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价值已经被市场各方所认可。

以项目观发展,凭项目论英雄。横沥积极拓展产业空间,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重点推动神山工业区、石涌工业区、隔坑南片区、东长片区等产业地块改造,力争拆除不少于480亩,其中现代化产业园区内拆除不少于320亩;推动横沥村智能产业项目、横发集团专精特新产业园一期、东长二期、张坑项目等“工改工”项目动工建设。

可以预见,伴随着一幢幢新建厂房拔地而起,机器在此轰鸣、人才在此整合、资源在此碰撞、活力在此迸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横沥的产业发展正释放出澎湃动能。

以“智”取胜攀登“新”高度

岁末年初,既是收获的时刻,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

翻开日历,距离春节只剩下20余天。东莞市品扬五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扬科技”)总经理特助黄红亮着急算着生产进度。此刻,抢时间、赶订单、忙交付,成为公司奋战新一年的重要方向。

“轰隆轰隆、啪嗒啪嗒……”生产车间的设备满负荷运转,工人在生产线上忙个不停,此起彼伏的机械声中,一个个一体机外壳传送出来,生产过程行云流水。受益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品扬科技以过硬的研发制造实力,在一体机外壳市场高歌猛进,业绩飞涨。“预计全年产值达到4.7亿元,比2023年增长20%至30%。”黄红亮介绍说。

纵观当下的细分行业领域,像品扬科技一样拥有过硬质量的企业不在少数。东莞市锦宏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宏电机”)便是其中之一。在家电制造领域,一种叫电机的动力装置必不可少,它能让智能电器各道工序“跑”起来。而锦宏电机年产1500万台无刷电机、感应电机,占据了十分之一市场份额。

“我们的订单以出口为主,近几年来都保持着快节奏生产,现在几乎没有淡季。”锦宏电机总经理张伟介绍说,得益于一开始的“出海”布局,锦宏电机每日生产6万至6.5万件,实现满负荷生产。预计2024年产值达到3.2亿元,比2023年翻一倍,订单也排到了今年3月。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两个字:创新。近年来,众多工业企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扎实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全面起势,以“智能”取胜。

以锦宏电机为例,2024年新投入了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支持生产领料、绕线、入线、线圈整形、接线焊锡、束线等近50道工序,产能从原来每日2.5万至3万个提升至现在的6万至6.5万个线圈,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

如今,生产线上快速移动的机械臂、流水线上物料的精准传运、定点缠绕的绕线工序……智能化生产比比皆是。不少企业加大力度开展技术改造项目,持续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上下功夫,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进程。

去年3月,仙津保健饮料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维科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电芯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诺正智能通讯模块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获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1470.54万元;领益、欧比迪等纷纷进行技改升级,抢占智造“桥头堡”。

当前,横沥以技改引领产业升级,围绕模具、电子信息、智慧光电、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稳住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逐“绿”而行厚植绿美发展底色

沿着隔坑村的乡村小径步行,一路经过翠绿的“村前塘”、别致的凉亭、多个鲜花簇拥的“四小园”,忽见一幢温馨的小屋,这便是村民口口相传的“花卉超市”。

在这里,只要“花”点时间就可以“拥抱”绿色生活。村民在“花卉超市”中开设“绿美会员卡”,通过参与创美志愿服务、认领打理“四小园”、打造“美丽庭院”等活动赚取“积分”。村民可以利用“积分”兑换各种实物奖品、改善自家庭院环境或进行公益捐赠。

■横沥创新推出“花卉超市”,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图为张坑村花卉超市

在“花卉超市”的带动下,村民对“美丽庭院”建设的热情更高了。一路过去,隔坑村家家户户繁花点缀,一个个被精心打扮的庭院随即映入眼帘,庭院的主人们约上三五好友在院子里赏花、品茶、聊天,绿色、美丽正在每个人的脚下扩散,也在他们的心中延展。绿美横沥正成为一种时尚,在群众间蔚然成风。

逐绿而行,享受绿美成果。南国冬日,横沥处处绿意葱茏,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亭中下棋、林间漫步、树下乘凉……在横沥镇张坑公园中的一幕幕情景,既是绿美横沥建设成果的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随着横沥“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绿美建设覆盖全镇,群众切身享受到绿美生态建设成果——

村尾村持续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四小园”建设等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体蝶变升级;

新四村“678艺时代”将一个没有历史文物、缺少名人故事、闲置率达九成的普通小旧村,通过见缝插绿、软硬件升级等打造成了网红“打卡地”,逐渐成为横沥的门面之一,打造“开窗见绿,下车见景”的风景线;

半仙山村对曰圣楼周边进行环境整治,通过道路硬底化、铺设人行道石板、公园景观升级、绿化升级等措施,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将其打造成历史文化小公园;

全镇18个村(社区)以见缝插绿、破硬复绿等方式,通过“微改造,小提升”,建设“口袋公园”“四小园”,让群众生活在“花园”里,累计建成“口袋公园”超过20个、“四小园”近900个。

持续的绿美生态建设增强了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好环境还引来了“金凤凰”,越来越多优质项目落户横沥,越来越多游客、企业用行动投票,越来越多村民群众感受到绿美建设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变化,横沥正率先走出落笔在绿、指向在美、受益在民,以高品质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绿美新路径。

以“绿”为笔,做好“美”字文章。横沥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先后入选广东省首批“森林城镇”,村头村“葵香园”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半仙山村古荔枝树公园获评首批东莞市最美古荔枝树群,“社会共创‘花卉超市’,厚‘植’绿美东莞底色”项目被评为2024中国都市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为“百千万工程”植入绿美底色。

“横沥记忆”勾勒文旅新图景

横沥的新埠正街是一条典型的岭南风格商业街,又叫“小广州街”,是目前东莞乃至珠三角保存较好的古骑楼群。正如“东莞记忆”被珍视与传承一样,新埠正街续写着属于横沥的独特故事。

活化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借鉴莞城“东莞记忆”的成功经验,新埠正街即将迎来活化改造的春风。横沥启动新埠正街活化提升项目建设,按照“三街六巷九馆”整体规划,将打造成为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新场景。

聚焦“牛符号、牛文化、牛经济”,以“1+N”思路推动九大牛文化馆建设,形成“九馆一街”以“展馆叙事”方式激活百年商埠繁荣记忆,实现情绪动力与牛元素深度融合、地域文化与湾区文化有机结合、打工人精神与“三牛”精神紧密契合,提升旧街发展活力,让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成为“横沥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不仅仅有记忆,更有文化的传承。当文化与旅游相融合,“诗”和“远方”走进了现实,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横沥越来越多的文旅资源被挖掘,文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热门场景还催生了一股股“消费热”。

去年9月,在2024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下称“旅博会”)期间,田饶步舞草龙(横沥镇田饶步村)、稻香饮食文化中心(稻香饮食文化旅游区)入选第二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进一步说明了横沥推动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更令人期待的是,再过一个月,村头村葵香园将迎来向日葵怒放盛况,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村头村的美丽嬗变,是横沥镇推进“百千万工程”、整合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力证。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村头村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道路,葵香园、三角湖湿地公园、知青屋、朴香社、村史馆等串珠成链,实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焕发“乘数效应”,并成功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殊荣。不久的将来,仁和水南岸生态文旅项目将在村头村落地,打造全长约20公里的特色主题游线。

从“叠加”走向“质变”,文旅深度融合中迸发新活力。依托塑造“百年牛墟·活力横沥”文化品牌,横沥实施“赴会”趁墟场景优化计划、“乐游”趁墟场景启动计划、“进馆”趁墟场景焕新计划。着力推动“元宵节”“牛墟风情节”双节合办,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嘉年华”式品牌节庆活动;打响“牛人游牛镇”品牌,进一步丰富“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内涵;持续推进“东部片区农文旅项目”等建设,争创“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荣誉项目。

■横沥着力升级产业结构、做优生态环境、激发文旅新活力、共建文明共享计划,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文明共享”同筑文明新家园

自带食材,自己做饭,自己保洁,流动使用,开放共享……在横沥镇石涌村,主要服务城市外来人口的“暖心共享厨房”正成为一道文明的风景线。这里不仅有可口的味蕾带来生理上的满足,更有“家”的温暖带来心理上的充实。一个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小厨房,引燃了城市包容大爱的袅袅烟火。

本地和外地人口严重倒挂的横沥镇,近年来全面推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石涌村的“暖心共享厨房”项目便是一项尝试。

如今,租户们再也不用为没地方操办聚餐犯愁——在这个特殊的厨房里,燃气灶点燃的,不仅是烧菜做饭的烟火,还有聚餐联谊、公益教学、亲子活动的烟火。

有人在享受,就有人在奉献。暖心共享厨房的运作,依赖于一群文艺志愿者的支持。他们大多是外乡人,同时也是热心人。陈冰是广西人,兰姐老家在陕西,区慧是来自佛山的“东莞媳妇”……在横沥,像这样的文艺志愿者有116名。他们用奉献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也因为奉献,找到了抱团取暖的伙伴。

这背后,有着完全合理的解释——他们大多曾受益于镇里提供的公益服务,因为曾被光照亮,所以想要成为光。

“友善横沥”“小城大爱”正让文明之光点亮广大出租屋,传递着文明的光芒,也把温暖带给更多人。当前,横沥“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覆盖出租屋1000栋,全镇累计达2500栋。

在文明共享计划的另一个主阵地——企业,横沥开展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犇牛“沥”耕行动,实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四大工程共八项行动,促进企业员工对城市文明生活的参与度,让企业与员工同成长、共进步。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企业90家;组织开展文体惠企、思政课等活动130多场次,覆盖企业员工达2万次;累计选聘企业思政课种子讲师91名、城市文明执行官97名。

随着“两个文明共享计划”深入推进,横沥结合实际创新探索,全面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效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创立起“1+18+N”工作体系,创新推出“每月精彩榜单”“每季度文明实践主题日”“五色学堂”“流·动音乐盒”“非遗学堂”等品牌活动,充分激发协同效能,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横沥样本”。

文字:记者 袁健斌 图片:横沥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