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东莞市博物馆“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获专家点赞!
东莞+ 2024-12-30 10:20:08

日前,2024文博生态链融合创新论坛暨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全国博物馆、文博相关服务企业、上海教育界等60多家单位参会。

在主题演讲及文教演讲环节中,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等多家文博单位、教育机构代表围绕博物馆创新发展进行交流发言。

东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畦代表东莞市博物馆参加本次活动。在文教演讲环节,她以“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为主题,分享了东莞文教的深度研究和实践,探讨博物馆教育功能在该模式中的挖掘与展望。

杨畦表示,东莞市博物馆依据专业标准对教育活动进行考核,以促进教育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把教育人员按目标观众而非教育活动进行分工以拓展教育深度;在“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中,以校方和家庭之需为己需以增进共融程度。

会上,来自各地的博物馆、文化机构以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模式表示高度认可。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表示,该模式内容扎实、课程严谨,可以看出课程编排的站位和统筹高度,也能看出培养团队的用心程度以及对文教事业的热爱,让他有了新思考。

活动现场,《莞城地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配套手册、《当儿童遇见博物馆》互动任务卡、《Wa!考古》田野考古入门指南等东莞市博物馆教辅产品在文创展区亮相,获专家关注。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负责人梅寒娇表示,《莞城地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跨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知识体系;与学校课程深度衔接,无缝融入教学日常,具有实操性,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她认为,该课程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范例,有助于文博工作者开发研学课程,助力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上海闵行区历史学科陈老师认为,在让文博元素成为日常历史教学的优秀辅助资源方面,东莞市博物馆为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课。该馆立足中学历史教材,依托于东莞乡土历史资源,创设了“古代东莞”“历史课本中的国宝”等教辅展览,既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贴心地为历史教师标记注释;结合不同年龄段孩童的身心特点,编写“当儿童遇到博物馆”“考古发现东莞”等主题课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助推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东莞市博物馆表示,希望能携手学校,让学校教育成为文博社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掘学生的潜在素养,完善其综合素质,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文字:谢冰莹 图片: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