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莞经济观察报道⑥|飞向2025!东莞飞出低空经济“新航道”
东莞+ 2024-12-27 11:48:49

举行全省首个在户外举办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成立全省首支无人机救援专业队、推出大湾区首条低空商用化海关运输线路……2024年被业内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千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机遇之上,翱翔蓝海,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引领 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12月12日,以“翱翔蓝天·智领未来”为主题的东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松山湖举行。

主持人“打飞的”上班、无人机在湖面上迅速开展应急救援……活动现场展示了一系列低空应用场景,展现东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目前东莞拥有超然航空等528家泛低空企业,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和深圳。这些企业在无人机生产、通用航空制造等领域配套成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同时,东莞在电子元器件、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的先发优势,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东莞还积极布局空天研究院、华科工研院等创新载体,产学研合作贯穿低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会上,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叶惠明表示,东莞正全力以赴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据介绍,东莞把低空经济作为“8+8+4”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加力推进,力争到2026年,聚集链上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东莞市将出台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引培链上企业、赋能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基础设施支撑、产业生态优化等多个方面,共计16条真金白银的“干货措施”。

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东莞低空经济展翅高飞。此前,今年8月东莞便印发《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围绕实施统筹谋划推进工程、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实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实施飞行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

方案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将成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届时,东莞将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为核心、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的产业体系,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应用拓展 “低空+”持续开辟新赛道

2024年,东莞大力培育“低空+”新业态,智慧物流、低空旅游、农林植保、应急消防等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10月9日晚,随着东莞常平国际快件中心无人机起降点的一声令下,2640个出口连接器搭乘着载货无人机,仅用38分钟便稳稳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与此同时,另一批进口二极管也在无人机的助力下,完成了从机场到东莞的快速转运。

东莞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卢庆峰表示,公司货物体积小、价值高、频次多,对时效要求极为严格。以往,货物运抵深圳宝安机场需要4-5小时,而现在,借助无人机,只需38分钟便能到达干线机场。

低空经济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情况下,常平海关主动作为,深度整合企业需求及资源,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一企一策”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政策指导和服务。

常平海关关长陈斌表示:“发展低空经济,特别是海关货物的低空往返运输,对于满足东莞电子制造、医疗科技等产业集群的旺盛需求,打造物流新通道、降低外贸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流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11月1日,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无人机专业队(代号“蓝翼”)在松山湖揭牌成立,成为广东首支无人机消防救援专业队。

“蓝翼”专业队依托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队建设,初步编配18人,所有队员均通过严格的无人机实训和飞手资格考试。他们将承担起全市重特大和复杂环境火灾、灾害事故的空中侦察、灭火、物资投送等辅助性任务。同时,“蓝翼”还将针对东莞的火灾及地形特点,开展无人机救援战术的研究、训练和测试,不断提升全市无人机队伍的技能水平。

在装备配备方面,“蓝翼”专业队拥有固定机场1套、无人机6架以及单兵防护、移动照明、发电、图形工作站等专业器材15余件。此外,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还特地将特勤一站的大载荷大型无人机调配到松山湖列装执勤,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也调派了无人机指挥车一辆,作为“蓝翼”专业队的专用车和移动机场。

从物流领域的载货无人机到消防救援领域的无人机专业队,东莞不断开拓“低空+”应用场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注入低空高飞“新活力”

低空经济产业在研发、生产、应用等各方面蓬勃发展,专业应用人才需求激增。新经济催生新岗位,无人机飞手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职业。

12月15日,东莞市会飞航空无人机学院(以下简称“会飞学院”)在东城街道正式启用,标志着东莞市在无人机培训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院负责人王镇修表示,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环境监测、航空测绘、影视航拍等多个领域,随着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无人机飞手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全国无人机操作员岗位缺口高达100万个。会飞学院致力于打造“无人机产学研教育与就业人才平台”,以无人机培训为核心,不断拓展业务板块,为低空产业发展培养坚实后备力量。记者了解到,经中国民航局授权,东莞市会飞航空无人机学院可开展小型多旋翼和中型多旋翼两种类型无人机的培训,按照执照级别,均分为视距内、超视距和教员三种级别。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有关负责人席方毅介绍,目前,广东省内共有101家无人机操作员培训机构,7个考点,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培训合格后,飞手月薪普遍在8000元以上,教员月薪可达到2万元。

在东莞,从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到中游的航空器装备制造、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再到下游的各种“低空+”场景应用等环节……东莞低空经济产业链完备,能高效实现从“一张图纸”到“落地成样”的产业转化,持续探索城市天际线之上的产业“发展密码”。

文字:记者 杨梓跃 图片:记者 陈栋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