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桥头镇坚持以头号力度抓好“百千万工程”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即日起,桥头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桥头镇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以一个个生动实践展示桥头镇“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果,推动全镇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典型案例名称
桥头镇创新打造全市首宗“点状供地”
破解乡村农旅产业用地难题
基本情况
桥头镇荷塘印象生态园总面积612.32亩,原为农用地,土地价值和综合经营效益相对较低。为破解乡村文旅产业用地难题,桥头镇积极抢抓省市“点状供地”政策红利,按照政府统筹、共同受益原则,提前谋划抢抓机遇,实施化零为整、只转不征、以地入股、简化审批等创新举措,精准供给16.79亩建设用地指标,“以点带面”盘活600多亩撂荒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拓展了项目经营范畴。5月23日,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荷塘印象生态园项目成功摘牌,预计全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新增300多个就业岗位。
实施内容
(一)强化政府统筹,腾挪“点状供地”用地新规模
统筹收益解难题,桥头镇聚焦全镇闲置农用地、边角地等低效用地,由政府主导推进石马河沿线土地连片统筹,与5个村(社区)洽谈商定由镇属企业以租赁形式对6宗共约3198亩闲置零散地块进行统筹开发,注重保障集体利益,实现闲置零散地块“化零为整”,破解土地细碎化、多主体难题。提前谋划抢机遇,结合农旅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乘借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提前在荷花文旅产业园等5处大规模农用地中预留约100亩建设用地,满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为探索创新“点状供地”新模式提供坚实保障。
(二)深化市镇联动,跑出“点状供地”审批新速度
联合审定提效率,为解决规划审批环节多、时间久等问题,桥头镇在市自然资源局统筹指导下,按照相关政策文件指引,大胆改革创新规划编审程序,实施多部门联合审定机制,将原本耗时至少7个月的规划编制审批缩短至2个月,极大程度简化了规划编审手续,开创了东莞“点状供地”规划编审新路径。只转不征促落地,按照只转不征思路,镇属企业作为16.79亩建设用地流转主体,将流转年限与农用地租赁年限统一为20年,化解集体用地征收问题,加速项目落地进程,降低土地统筹成本。该项目从铺开到挂牌仅耗时2个月,到摘牌仅3个月。
(三)坚持利益共享,保障“点状供地”权益新平衡
以地入股提热情,对于当年总收益超出保底收益部分,创新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配”模式,将增值部分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比例进行分成,进一步激发各村合作热情,有效解决镇村、村域间利益矛盾,将原本闲置、散乱分布的土地拼接为产权清晰、集中连片、利益共享的农村三产融合开发项目熟地,为引入第三方农旅企业奠定基础,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四)推动市场开发,实现“点状供地”效益新突破
市场经营优效益,将地块管理经营权委托专业农旅公司集中打造,结合第三方文旅公司效益规划意见,在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基础上,在600多亩荷塘印象生态园入园、滨水、园中等三个区域设置7宗点状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休闲民宿、农耕展厅、野炊基地等板块,采取镂空铺装、生态停车等模式建立完善道路、照明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发挥16.79亩建筑地块效益。开发保护重平衡,由镇村企三方签署耕地保护责任书,对于邻近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建设用地设置不少于10米防护距离,通过篱笆、木栏等进行物理隔断,并在基本农田种植粉葛、玉米等特色农产品,打造集耕种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农旅项目。目前项目已摘牌运营,预计建成后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直接解决属地村(社区)300余人就业,间接解决全镇千余人就业,激发农文旅发展新活力。
工作成效
荷塘印象生态园“点状供地”项目作为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是以自然资源要素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的一个创新举措,相关经验做法获《东莞市“百千万工程”工作简报2024年第43期(专刊)》采用并在全市推广,获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莞日报等公众号媒体报道,相关案例《探索“点状供地”新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荣登东莞市“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发展专题铜榜。
图文:桥头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